论《聊斋志异》中人与鬼的关系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鬼怪小说集,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其中描绘了众多鬼怪神异的形象和他们的故事,这些鬼怪的形象和人类一样,具有各种各样的性格、情感和行为特征。
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我们的想象中鬼常常被描绘成阴森、恐怖的存在,人则表现为温暖、积极向上的特质,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物。而在《聊斋志异》中,将人与鬼的特性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亲情、友情、爱情面前,人鬼更多的是互通,彼此没有过多的差异,通过他们在情感方面所表现出的形象和行为、价值观、情感与道德的异同,分析人与鬼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使我们更深地探索人与鬼之间的情感链接,通过这些链接在各个方面所凸显出的积极因素,从而给当下这个时代人们在幸福感的缺失、情感的迟钝和心理亚健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疗愈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内容题材及艺术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
1、题材及艺术风格方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北京:中华书局,2014.1)中提到:““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鬼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书中184页[1]。对《聊斋志异》在内容题材和艺术风格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使后世对《聊斋志异》的研究更为丰富与细致。
2、在文化背景方面,马瑞芳在《幽冥人生》(马瑞芳著. 《幽冥人生: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9(中华文库).)中对《聊斋志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这些研究为读者理解和欣赏《聊斋志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研究,如作品的艺术风格、叙事手法、影响和流传等等,都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这些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为我们理解《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关于《聊斋志异》人鬼关系的研究中,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如([1]张海明.《聊斋志异》中的人鬼爱情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75-77.DOI:10.16279/j.cnki.cn34-1214/z.2019.03.023.)是研究人鬼爱情的,文中从对鬼神的畏惧与崇拜产生了人鬼恋的基础,当时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传播也为人鬼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在谈到人鬼的爱情关系,看中女性的婚姻自由观与女性独立方面,以及人鬼在相恋过程中的反抗精神。通过对人鬼爱情的分析,研究出对当代的婚姻恋爱观产生的影响。
也有关于亲情以及报恩类的研究,如([1]李瑾.论《聊斋志异》表现的家庭伦理道德[J].鄂州大学学报,2011,18(03):45-48.)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来研究《聊斋志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借人鬼关系展示出的传统的亲情观、进步的爱情观,研究在家庭伦理及道德方面所带来的意义。
在原著中,有涉及较多的关于人鬼之间的恩怨情仇的内容题材,人鬼之间在亲情、爱情、友情、以及报恩与报仇的故事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结合前人在人鬼关系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从《聊斋志异》的人鬼关系入手,通过对人鬼关系中的亲情、爱情、友情及报恩报仇的篇目进行分类,归纳出在这些故事中人鬼对待感情的特点,人鬼的异同之处,总结出人鬼关系所蕴含的意义,从而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以及该结论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各种挑战时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主要的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版)
2、(鲁迅著.--北京:中华书局,2014.1)
3、(马瑞芳著. 《幽冥人生: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9(中华文库).)
2、 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的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内容:
第一章:研究《聊斋志异》中人与鬼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通过对原著(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版)中所涉及有关人与鬼的篇目进行归纳分类,引出文中的人与鬼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为后续的对比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章:研究《聊斋志异》人与鬼关系的具体模式
第一节:人与鬼的亲情
1. 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的亲情关系表现为一种超越世俗界限的深厚情感。这种关系有时是建立在对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有时则表现为对亲情的珍视和追求。例如,一篇名为《武孝廉》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武孝廉在死后仍然保护自己的儿子免受邪恶势力的侵害。虽然他是一个鬼魂,但他的爱子之情让他不断地出现在儿子的身边,为他提供保护和指引。
第二节:人与鬼的友情
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的友情关系也较为常见。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有时甚至可以超越生死的界限。例如,《王六郎》中的许某和王六郎之间,以及《陆判》中的朱尔旦和陆判之间,都是人鬼之间友情的典型代表。
第三节:人与鬼的爱情。
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的爱情关系是一种最为动人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通常受到世俗的阻力和考验,但往往能够凭借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而克服一切困难。例如,《聂小倩》中的宁采臣和聂小倩之间、《连锁》中的杨于畏和连锁之间、《伍秋月》中的王鼎和伍秋月之间的爱情故事,都是人鬼之间爱情的经典代表。
第四节:人与鬼的恩仇。
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的报恩与报仇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纽带。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恩怨分明、善恶有报的观念,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和正义感。例如,《向杲》中的向杲为了报答窦氏的恩情而化为猛虎、咬死仇人,以及《席方平》中的席方平为了替父报仇而历经磨难、最终得雪冤屈的故事,都是人鬼之间报恩与报仇关系的生动体现。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关系模式展现了复杂多样的情感关系,这些关系模式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第三章: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关系模式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以下是对这些启示的简要分析:
第一节:亲情、友情与爱情
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关系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界限的情感纽带。这些关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尊重和理解,以及对于真爱的追求和珍视。在现代社会,这些情感关系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为珍贵的财富。通过建立真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拥有更加丰富和充实的人生。
第二节:报恩与报仇
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的报恩与报仇关系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和正义感。这种关系强调了善恶有报、恩怨分明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秉持公正、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懂得感恩与回报,同时也要学会宽容和宽恕,不去报复发泄仇恨。
第三节:跨越界限的包容与理解
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的各种关系展现了跨越世俗界限的包容与理解。这种包容与理解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的人们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差异和多样性,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节: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关系模式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人鬼之间的各种情感关系上,也体现在人物自身的性格和行为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认识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尊重和欣赏不同类型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方式,避免简单化和刻板印象。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关系模式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些启示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真挚的情感关系、秉持公正的道德观、尊重和欣赏多样性、以及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通过借鉴和吸收这些启示,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个人和社会。
(二)解决的问题:
对《聊斋志异》在人与鬼的关系研究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 1、人与鬼的共存问题:在古代的观念中,鬼是超自然的力量,与人的世界是分离的。然而,《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关系模式打破了这种观念,展现了人与鬼可以和谐共存的可能性。通过人鬼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以及报恩与报仇的故事,作品解决了人与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人与鬼可以相互理解和共存的状态。
2、 2、人性的探索与表达:通过人鬼之间的各种情感关系,作品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性的各种表现,如善良、恶意、忠诚、背叛、爱情、仇恨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展现和探讨。这种探索和表达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各种面貌和可能性。
/3 3、社会的伦理与道德问题:《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关系模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报恩与报仇的故事中体现了善恶有报的观念,亲情和友情的故事中展现了家庭和友谊的重要性,爱情故事则强调了真挚爱情的珍贵。这些关系模式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关系模式所解决的问题涉及到人性、社会伦理、文学创新等多个方面,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设计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阅读有关《聊斋志异》中人性与鬼性的研究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2、文本分析法: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具体篇目的深入分析,例举人性与鬼性的在善恶方面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人鬼在道德与价值观上的对立与统一关系。
(二)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1、作品研究问题:作为一部文学经典,《聊斋志异》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包括人性、鬼性、道德、价值观等多个层面。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需要仔细阅读原著,并参考相关的研究著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文献收集与整理:《聊斋志异》的文献资料丰富,收集和整理文献可能会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但关于人性与鬼性方面进行分析的文献可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少。解决办法是制定详细的文献收集和整理计划,包括检索关键词、筛选文献、整理和分析等步骤,以确保文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由于自身论文专业性不足,逻辑不够严密,内容重点不突出,文献资料查找不全面。解决方法是多参考同类论文,并按照导师给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及完善。
四、创新之处:
1、突破传统的人鬼观:在古代中国,人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和冲突。然而,《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关系模式突破了这种传统的人鬼观,展现了人鬼之间和谐共存的可能性。这种和谐共存不仅体现在人鬼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上,也体现在报恩与报仇的故事中。这种突破传统的人鬼观,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人鬼之间的关系。
2、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以上内容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人与鬼关系研究,对现实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这些启示包括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尊重个体差异以及重视情感交流等方面,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对现实中的人性探讨、道德伦理、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对当下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在幸福感的缺失、情感的迟钝和心理亚健康方面有一定的疗愈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