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897508/878caba9d8c67b14.jpg)
今天是第一次带着小涵去拜祭爷爷奶奶和太公太婆。一路上小丫头在车里兴奋得不行,不时东看西看,好不开心。看到她这兴奋的样子,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从前扫墓的情景。
在我是学生的时候,特别是小学。非常喜欢每年的扫墓,因为那时候我们会和表兄弟那边一起,约个时间一起去扫墓。小孩子喜欢热闹,而每年的扫墓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我们的祖坟在山里,整座山头都是刘家的人。每年清明扫墓,只要遇到也来扫墓的,家里老人问上两句,就能让我们小辈按照辈分叫那些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叔叔婶婶。小学的扫墓是快乐的,说是扫墓,更像是一次家族踏青。我们小辈看着老人们忙前忙后,我们则是到山边池塘玩水摘花。在一阵鞭炮声后,我们手里拿着我们的“战利品”开心的回家去了。
长大一些了,初中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的清明已经没有了小学时候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不屑和无趣。也许是处于叛逆期,老是会觉得老人们这样做很封建。还不如像国外那样,一束鲜花就搞定了。那个时候,也开始被要求帮做点事情了。嘴上可能不说,可心里还是觉得这样做没什么意义,反正里面的人也看不到听不到。也是在这个时期,另一支家族的老人突然离世,加之后面和我们这支在某些方便有点矛盾。从此以后,两家分支就再也没有了来往。
毕业工作了,开始有点理解老人们对于清明的感受。每年清明,家里的老人总会念叨着那已经说了好多年的话题。谁谁谁烂喝酒,谁谁谁没良心,又有谁谁谁不上进。从小到大,同样的话题已经重复了很多年,仿佛都成了每年清明都要有的环节。大一的时候,父亲的离世带走了我世上最后一个直系亲人。每年的清明,我都会告诉他我这一年过得还不错。如果他能看到,请他放心。在那里和母亲好好的团聚就好,等过个几十年我再去找他。这时候,我的清明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明。
当今年带着女儿再去的时候,心态也有了不同。有了家室有了孩子,我才理解到为什么母亲去世时父亲会因此一蹶不振整日酗酒。也明白了他常和我说的,如果不是我他也不会坚持那么久。这是一种对家庭对妻子对孩子的责任,不论他面对多大的困难和痛苦,他都必须坚持走下去。我以我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我也会告诉我的女儿,她的爷爷曾经时怎样带大她的父亲的。我相信,这就是一种传承,精神的传承。
随着年龄的增长,清明所代表的含义也越发的深刻。年少不知愁,年长愁心头。老人们的话题还如十几年前一样,来来去去就那些。但我已经不再认为这是无趣的。因为我明白了,在其他的364天。他们都不会把这些拿来叨叨,只有在这一天在这种心境下,才会发泄出来。正如我其他的364天,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只有在清明这一天,才会从心底翻出父亲母亲的点点滴滴,然后任着情绪肆意涌出。
今天,我依旧告诉父亲。我这一年过得很好,有了自己小窝有了自己的小车。虽然不是多大多好,但也算是比从前好了许多。妻子很心善会持家,孩子健健康康,家里一切都很好。请父亲放心。
生者阳路,逝者阴路。阴阳路上,愿各自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