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超越情绪表达个人的需要

超越情绪表达个人的需要

作者: 花间精凌 | 来源:发表于2022-02-12 09:44 被阅读0次

    文/凌

    我们所见孩子的所有问题,都会指向一个根源——家庭教育。但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认识到这一点,而是主观地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当你很肯定你的孩子有很大的问题的时候,我也可以很肯定地回答问题一定出在你自己身上。

    我们之所以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当局者迷”,另一方面是我们潜意识里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要补一堂关于成长的课程,因为我们小时候并没有学好。也不一定是自己没学好,而是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教好。

    很多孩子今天出现的问题,其实在他父母小时候也曾发生过。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小时候脆弱的自己、情绪化的自己、被伤害的自己、孤独的自己……

    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面对那个曾经的自己,我们直觉会逃避,又或者会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不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因此在下一代中轮回。在父辈中发生的悲剧也很容易在下一代中发生。

    幸福的家庭会成长出来人格完整的孩子,这种良性循环也会进入下一代,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传统和家风。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契机,回到家庭这个环境去修正。常见的孩子的问题,不是“管”出来的就是“惯”出来的。

    “管”为啥会出现问题?当然是因为我们对“管理”的误解。通常我们认为“管”是约束,但我们忘记了“管理”的目标其实是不管也能正常运作,管理的本质是集合系统之强项。所以,我们大部分家庭的“管”是告知“不可以”、“不能”、“不行”……但是,潜意识的运作恰恰相反的,它听不到“不”。

    比如,我现在告诉你“不要想一个黄色的柠檬”,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就出现了一个“黄色的柠檬”;现在你不要想这个柠檬是酸的,我可以肯定,口水开始生津。当我们以为我们输入给孩子的是“不可以”,但孩子大脑接收到的是“要”。那么怎么破这个局呢?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举个例子,孩子不想吃饭,说没有自己能吃的菜。我们可能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不吃饭(因为平常这些菜他都吃的)。

    让父母着急上火的往往是孩子情绪化地表达,就是我们常说的“耍脾气”。这时候大部分的家长脾气也就上来了,开始实施“力量型”管制——不吃也得吃(训到吃为止)。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就形成了。最后孩子会屈服于力量,问题解决了吗?没有,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他的力量变强大之后会以“逆反”的方式爆发。

    如何应对呢?先安抚孩子的情绪,你可以好好和爸爸妈妈表达你的需要,现在你可以告诉爸爸,除了零食之外,你希望吃什么作为你今天的晚餐?如果可以,我们看看能否满足你。

    基于“平常这些菜他都吃的。”的观点,我们自然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但是我们忘记了,孩子比成年人更不能忍耐。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孩子也会腻(讲真,我不止听一个孩子抱怨春节期间重复到想吐的饭菜)。所以,他用“抗议”的方式表达内在的需要“我不要吃这些”。

    当我们不能了解孩子,矛盾就此发生。若类似的情况出现得越多,积怨越深,亲子关系必然受到影响。在关系里,当矛盾发生时,我们应从“善”的视角来看对方。也就是说,对方并无恶意,或许我们才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跟大家分享一段我和孩子的经历。孩子小的时候在爷爷奶奶家住,爷爷对孙子自然是有求必应。到了睡觉的时间,小朋友还嚷着要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才肯睡觉。我说:“不可以。”他就开始大哭。那时候,我感觉孩子在挑战我的底线。

    书上说,如果这个时候我妥协了,孩子以后将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我。凡事只要哭了就可以得到满足。于是,我站在门口冷冷地看着他没完没了地哭,这次他哭了足足有20分钟。

    最后,他终于停止了哭泣,很难过地说了句:“哭了这么久,都没有人来安慰我。”那一刻,我才明白,他哭是因为我没满足他的情绪需要而难过,并不是要挑战我的底线。我明白我误解他的时候,抱着他对他说了声对不起,带他回房间睡觉。

    从那一天起,只要他哭泣,我首先满足他情绪、情感上的需要,先抱抱他,等他心情平复之后再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从一出生就是用哭来表达自己内在的需要和不满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

    比如,你不想吃饭,你可以表达“我现在还不饿”或者“我不想吃大鱼大肉,想吃面条。”如果孩子只是被批评,但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批评,更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确的行为,那么我们一定不会有机会看到他行为发生改变的那一天。他只会慢慢压抑自己的需要,满足大人的要求。

    正确的表达应该从家长开始。也就是说,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避免主观、情绪化的语言。我已经和你说过很多次了不可以……;你就是……(贴标签);你总是……。这是父母的主观认为,或者又叫自以为是。我们语言表达里面有多少以偏概全,孩子心里就会有多少委屈。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力,当孩子越信任我们,我们对孩子说的话才会越有力量。如果我们让孩子短暂屈服于我们的力量,孩子的心和我们将会越来越远,孩子不仅听不进大人的话,更有甚者会觉得家庭让人窒息。

    越是力量型的孩子越需要学会与人沟通而不是暴力解决问题,否则别人无法理解他,他也无法理解别人以及这个社会的规则。同龄的孩子也会莫名地远离他,而他永远不知道缘由。

    对于小孩子而言,没有坏孩子。我们不要用对、错去简单界定。如果我们看到了孩子的不足,我们在教养方式上必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我们是否足够宽容、包容、耐心地帮助到他。犯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我们是否足够宽容、包容、耐心地对待自己的过错。

    智者常错,愚者无过。常修己过,是智慧父母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越情绪表达个人的需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kt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