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袭人似乎一直是一个“贤人”的形象,是大家眼中出了名的“至圣至贤”之人,但她真的“贤”吗?
事实上,一个人贤与不贤,并不取决于名声(毕竟名声可以可以营造),而是取决于言行。
而袭人这个所谓的“至圣至贤”的人,在言行上又是怎样的呢?
1,寡廉鲜耻的袭人
【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碰到这种事,正常人羞得躲都躲不及,袭人不光细问因由,还“掩面伏身而笑”,撩拨勾引之状简直不要太明显。
袭人为了上位,勾引主子、出卖肉体,可谓不择手段、寡廉鲜耻,和洁身自好的晴雯一比,实在有够不堪的。
2,以下谤上的袭人
【王夫人又问:“吃了什么没有?”袭人道:“老太太给的一碗汤,.......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
其实,汇报宝玉没口味就足够了,但她牵三拉四,夸大其词,似乎“弄出大病”跟贾母还有关呢。
古代家天下,可不是说说而已,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堪称“小皇帝”,她给晚辈的东西,就像御赐物一样,要千恩万谢才行,更别说抱怨、否定甚至诋毁了。
即便真的出了问题,也要替尊者讳,委婉描述。
“老太太给的一碗汤,喝了两口,只嚷干渴”,这可是明晃晃的抱怨了,非常有针对性,仿佛汤有什么问题似的。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宝玉只喝了两口汤,便昏昏沉沉的睡去”,作者写得明明白白的,并不是她说的那样。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惊讶袭人的胆量?
奴才不得妄议主子,是封建时代通行的铁律。撇开真相不谈,袭人也是以下犯上,故意不敬贾母。
王夫人若真尊敬贾母,就该严厉斥责袭人。若再把真相调查清楚,袭人就该被杖毙。
3,背主求荣的袭人
袭人冒着被杖毙的风险非议贾母,自然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有其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投石问路,好背叛贾母、改换门庭,投到王夫人麾下。
因为在贾母眼中,晴雯才是贾宝玉姨娘的第一人选,在贾母麾下,她永远不可能压过晴雯,成为姨娘,只有在王夫人麾下才有可能。
有了上面隐晦的立场表达,一老一小两个狐狸经过一番激烈交锋后,最终达成了统一战线。详情可看第三十回原文,两人的交锋十分精彩。
4,双标狗袭人
【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胀,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
她自己勾引贾宝玉行云雨之事,却把宝黛的恋爱称作“不才之事”,双标简直不要太明显。
5,刽子手袭人
【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
“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这话可太妙了!
正常人被冤枉,尤其是被自己掏心掏肺对待的人这样冤枉,肺不气炸了才怪,可袭人却是“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
为什么“心内一动”?为什么要“低头半日”?又为什么“无可回答”?
说到底还是心虚,面对贾宝玉突如其来的诘问,一时不知道怎么妥善回答,才会有“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这样的奇怪举动。
可见,向王夫人告密的就是她——“至圣至贤”的花袭人。
正是因为她的告密,才给了王夫人充足的借口将晴雯撵出贾府,从而导致了她的惨死。
袭人虽然不是害死晴雯的元凶,却也是帮凶之一,甚至是最大的帮凶。
以上五点只是袭人真面目的冰山一角,正所谓大奸若贤、大恶若善,袭为钗副绝不是说说而已,她们都有一副看似美好的画皮,但在美好的画皮之下,却是一颗黑得反光的奸恶之心。
袭人就像是一朵美丽的罂粟花,看起来娇艳动人,却有着致命的毒性。
看懂《红楼梦》不容易,因为在《红楼梦》中有太多的假语和暗写,作者有时候看似是在夸人、肯定一个人,但通过其言行,却真正揭示出了她的真面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