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读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作者对人类未来做了大胆的想象,永恒的生命看似骇人听闻,然而作者有理有据的分析让人觉得这并非天马行空,至少在我看来人类有很大概率会活的更久。
为了150岁的我们,努力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困扰人类多年的饥荒,战争,瘟疫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大部分地区,现在就算一个人没有工作,没有亲人,一无所有,也不太可能被活活饿死了。政府机构和公益组织,虽然不能帮他们脱离贫困,但至少能够提供给他们每日所需的热量,让他们生存下去。真正被饿死的人,已经寥寥可数。
为了150岁的我们,努力吧!14世纪30年代的黑死病造成了欧亚大陆1/4人口的死亡,当时的死亡人数约7500万到2亿。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大约5000万到一亿人的生命。相比之下,进入21世纪,SARS,禽流感,猪流感,以及14年的埃博拉疫情毁灭性却要小得多。
二战过后,全球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困扰人类千年的丛林法则被打破,现在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每年死于暴力的人类还没有每年自杀的人多。
新的世纪里,饥荒瘟疫和战争发生概率不断减小那人类的新的议题是什么呢?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活的更久。人类的预期寿命在20世纪里已经从40岁增加到70岁,我们在政治更加稳定,经济科技医疗更加发达的21世纪,人类可以预期的寿命是多少呢?
2013年,谷歌成立子公司Calico明确指定其使命就是要挑战死亡。每年投入近8亿美元到生命科技新创公司。基因工程,再生医学,纳米科技都进步飞快,许多专家认为人类大幅度的延长生命,战胜衰老已经不再是不可能,甚至认为在本世纪人类就能够活到150岁或者更长。罗胖就一直说活到100岁大有可能,在我看来他还是保守了。
为了150岁的我们,努力吧!如果我们都能活到150岁,人类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我们30岁结婚生子,60岁儿女成家,还有90年的生命该如何度过?在生命走到尽头即将闭眼的那一刻陪在我们身边的还是那个百年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多少岁可以退休,退休后做什么?科技迅猛发展是不是将我们都给淘汰?
我觉得我们对待婚姻不会像现在这样谨慎,一生可能会有多个伴侣,面对“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纠结会更加从容。在未能移民其他星球之前,为了控制快速增长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在全球推广实施,丁克家族也会越来越多。
工作的年龄会大大拉长,很有可能到了90岁还在上班。这不是胡乱的想象,现在的退休年龄不是正在延迟么。
即使没有实现活到150岁我们也可寄希望于未来,在撒手人寰之际把冷冻尸体保存起来,等待未来技术成熟的那一天再复活重生。事实上已经有人这样做了,甚至有公司将它作为福利赠予员工,美国对冲基金公司Numerai为招聘的全栈工程师提供了一项另类福利:可在员工死后,帮助冷冻尸体。
为了150岁的我们,努力吧!我在想即使技术成熟了,如何复活这些人也将成为一大难题,面对只增不减的人口难道要摇号决定生存权?
还些都不重要,我们需要做的是做好准备,不断学习,更新大脑操作系统,因为无论如何发展,我们离共产主义还很遥远的,在红利未普及时,最好的科技医疗最先服务的仍然是那一小部分准备好了的人。
提升自己,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