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不可避免
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
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在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大坑——大坑。说得再干脆点:比较就是陷阱。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选择无须比较即可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然而,比较就是很现实,也很残酷,最要命的是——比较往往不可避免,不由自主的。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有些陷阱是我们无法躲开的——掉进去之后还能爬出来,才是真的猛士。这是事实。
有一个很不幸的事实:
所谓“成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
2.好的比较策略——多维度打造竞争力
在某个技能(或者说“某个维度”)上死磕,确实是一个策略,而且不一定是一个不好的策略。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策略呢?
借助几何术语,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单个维度上,比的是长度;
在两个维度上,比的是面积;
在三个维度上,比的是体积。
在任何单一维度上,都只能有一个人是“第一”,也只能少数人“名列前茅”,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落后”的。而且,在很多时候,即便当了第一又怎样?
我们可以给自己开拓另外一个维度。举个例子,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的金牌得主,今天的人们还记得几位?
李宁、郎平、李玉伟、吴小旋、曾国强、吴数德、陈伟强、姚景远、周继红、栾菊杰、许海峰……
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李宁和郎平,剩下的呢?
虽然这么说并不“公平”,但请注意:
我们只是为了从一个层面深入研究问题;
从多个角度来看,会得到另外一个结论;
“公平”是另外一个我们未来会深入研究的概念。
为什么李宁和郎平最终会看起来(事实上也可能是)更为成功呢?——不仅从商业角度。
他们都在自己曾经做到最好的维度之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
“多维度打造竞争力”这个策略是关键。
比如在英语专业方面,李笑来也用了这个策略:别的老师可能专业上能打90分,但李笑来”三线作战“,每个维度20分,也拼出8000分……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其实不一定代表水平);
用大量的统筹方法论帮助学生提高效率;
用各种心理学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史蒂芬乔布斯的成功也是这种策略的好实例。当早期的极客们痴迷于各种技术参数时,史蒂芬乔布斯凭直觉给个人电脑加上了一个别人没有甚至也不可能有的维度:艺术设计。时间越久,这个维度带来的合成竞争力就越大。
“多维度打造竞争力”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或者秘诀,但它因为确实太公开了以致大多数人不把它当回事。
3.跨界
“跨界”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词汇。
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一旦跨界积累成功,实力或者竞争力的提升只可能是几何级数级别的,而绝对不可能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简单。
所以,看到跨界的机会绝对要一把抓住。
在这个简单的方法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窍门:
你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你可以这样理解:
凡事都有成本。
这就好像你在赚钱的时候,“生活必须开支”就是你的成本,如果你赚到的钱低于这个数值,那么你在赚钱技能上的得分就是负分。
因此,处处平庸肯定事不行的——不求处处突出,但起码要在一个甚至多个维度上处于相当优异的位置,在这样的时候,多维度的意义就开始以几何级数增长了。
在多维度竞争的过程中,如果你在每个维度上的水平都超过了及格线(超过了这个维度里60%的人),那就很了不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