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用原著宏大的构思背景,去叙述一个少年的成长,让人看完后实实在在的体会到“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1.丧失与成长
成长是伴随着丧失的。影片开始,刘启就面临着各种丧失。先是妈妈重病,不久于人世;然后是爸爸为了执行领航者计划,不得不去空间站工作,刘启失去了双亲的陪伴,只能跟着姥爷生活。好不容易爸爸刘培强即将退役,刘启却“逃跑”了。
表面给出的理由是,刘启记恨爸爸的决定让自己过早失去了母亲,实际上这反映了他内心的某个部分还停留在妈妈去世的阶段——如果能把妈妈去世的责任推到爸爸身上,也许自己就没那么难受了。另一方面,则是爸爸这个完美形象,在刘启的心中出现了裂痕。也许在小刘启的心里,爸爸是无所不能的,他期望爸爸能让妈妈不死。
这一点的证据是,爸爸曾告诉刘启,自己去执行重要任务,只要刘启仰望星空,就能看到爸爸,爸爸就是天上的一颗星星。而长大了的刘启说,早就没有什么星星了。刘启不愿面对那个已经坍塌的偶像,也是不想面对“完美”的丧失。
第二次的丧失是姥爷的死去。他为此迁怒于救援队,仍希望通过指责别人减轻自己的哀伤痛苦。但不同的是,当他看到继续拯救地球的希望时,放下了自己的仇恨,邀请救援队合作。刘启开始开始意识到,丧失是人生无可避免的,面对丧失,背负伤痛,人生还要继续。
第三次则是父亲为了拯救地球,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刘启眼中反射出那冲天的火光,好像整个宇宙的光芒都被他尽收眼底。这一次,留给他做决定的时间更短,只有7分钟回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爆炸带来的冲击波,并且尽全力保护妹妹。
这一次他甚至没时间为此伤心,就决定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救妹妹。相比于逃出地下城的那个中二少年,此时他的举动更像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战士。当爸爸这个偶像消失了,他自己必须站起来承担责任。
2.理智与情感
片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空间站的人工智能Moss对刘培强说:“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不理智,意味着不成熟;但是永远理智,就否定人性,也是否定人最宝贵的东西。这句话也是我们理解刘启成长之路的一条线索。
刘启对父亲的怨恨,其实与父亲选择了执行领航者计划,而不是选择跟他厮守在一起有关。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会觉得没什么比爸爸妈妈的陪伴更重要。爸爸选择了责任,小刘启只能被动的接受,从情感上,他排斥这种理性的选择。
少年刘启一开始“不理智”的离家出走,连累了姥爷,也害的妹妹以身犯险。救援队的成年人又扮演了理智的角色,这样的理智在刘启看来很冷酷。
在运送火石的过程中,刘启与救援队长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在先运火石还是先救人这件事上,他坚持先救人。火石意味着杭州地下城35万人,而救援成功则意味着地球上35亿人的生命,他却只在乎姥爷和妹妹两个人的生命。
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他这样做是自私的,当然应该优先拯救更多的人;然而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他更在乎的是这两个亲人,而不是那35亿他不认识的人,这又是非常真实的人性。此时的刘启,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情感。
然而这是一场注定徒劳的救援,为了运送火石,姥爷死了,救援队也死了很多人。刘启开始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宝贵的,为了保护好地球这个“大家”,牺牲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他开始慢慢开始承担责任,理智起来——牺牲已经发生,让他们死得其所也许才是最深的情感。
在官方宣告救援失败,地球还有七天灰飞烟灭时,刘培强、刘启父子和救援队一伙人选择了最后尽力一搏,而更多的人则选择回家和最爱的人在一起。父亲扮演了“不理智”的角色,用不理智的行为救了地球一命,这就是MOSS对刘培强说上面那句话的原因——根据人工智能的分析,保留空间站无疑是更“理智”和正确的决定,而不是冒着风险点燃木星,毁灭人类文明最后的火种。
但这就是人性最闪光的地方,人类追求理智,但是不理智的部分反而更有力量——例如,面对死亡的恐惧,让人们空前团结起来,不理智的去推那个撞针,放弃了和家人也许最后团聚的机会;得知无法摆脱木星引力的绝望,激发了人最狂野的想象,他们想到引爆木星,用冲击波摆脱引力;而对家人对地球的感情,则给了人们勇气去冒险,去牺牲。
刘启明白了:陪伴是爱,牺牲也是爱。理智和情感,在这一刻,终于在刘启心中整合了。
3.独立与传承
影片最后的落脚点是“希望”,所有的不理智都是为了带上地球这个家一起走,家在,希望就在。这是本片的一个精神内核,也是刘启继承下来的东西。
带着地球流浪是个很“中国”的想法,导演说:“我们中国人对家的理解,是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所有的情感、回忆,所有好与不好都在这里面。所以有时候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有些人都不离开他的家,死也死在那儿的状态,这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一点。”
影片的开始,刘启带着满满的对父亲的不满,离家出走;在影片的结尾,爸爸在火光中与宇宙融为一体时,爸爸的精神也融入了刘启的身体。爸爸告诉刘启:“对不起,刘启。我没能实现曾经的诺言,我回不到你身边;但我能实现另一个诺言:成为星星。”
刘启看到爸爸重新成为了一颗星星,重新回到刘启心里。此时这颗星星既不是完美的偶像,也不是冷酷的抛弃者,他是一个真实的爸爸,他用自己对家庭对孩子深沉的爱和眷恋,在刘启心里打下烙印,永远守护着刘启,也守护着流浪的地球。
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普通的男生刘启,突然成了拯救地球的关键人物。从象征层面来看,长大成人也就是主宰自己命运的过程——你就是你人生的主角。
长大后的刘启,守护着他和妹妹组成的家,仿佛弥补着爸爸未能好好守护妈妈这份遗憾,这份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对爸爸的传承;同时,影片末尾他继续开着那辆矿车,也象征着对姥爷的传承。
当地球被迫离开太阳系,就像一个孩子被迫离开生养自己的家,离开自己的父母。带着太阳馈赠给我们的能源,地球流浪在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期间经历的木星危机,就像是走向独立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
我们不得不面对牺牲、痛苦、丧失,尽管困难重重,但地球总算找到了自己的轨道,带着太阳的基因,有点儿孤独但又充满希望的奔向新的家园。这与刘启的成长过程完美契合。“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