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回答比较客观:
1、“品牌营销”这个视角常见也是大多数,却不是绝佳的视角。因为当大多数人不知道事情真相时,往往还不如共信一个错误。品牌仅以营销的层次切入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品牌学家高韬老师所说:“营销解决不了品牌的所有问题。”
2、“讲师的课程最好懂”——最字怎么能用呢?而且同类课程很难同台竞技。更关键的是无论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对品牌的认知从来就没有统一的声音和标准。
所以,这个问题的问法不恰当,但它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它击中了品牌学界业界的盲视区。
但话说回来,如果硬生生要拼个高下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去思考便是:
1、科学性。看此类课程有没有足够的科学逻辑为基底。比如,高韬老师的《品牌的品牌》就是以进化心理学和脑科学为基底的课程。整个课程1000页的内容科学味道十足,以人类大脑的决策机理统筹所有内容。
2、人文性。看此类课程是否是始终以人文关怀为中心。比如高韬老师不仅仅是人文主义者,更是科学人文主义者。
3、丰富性。看此类课程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比如品牌学家高韬老师的课程《品牌的品牌》,本课就有900页,品牌之上,即超越品牌的相关内容更多,合计有6000页的演示文件。如果一位老师讲品牌只能讲一天或半天,就说明老师认知不够了。只讲品牌,高韬老师至少可以讲三天以上。
4、进化性。看此类课程更新和升级的速度如何。比如高韬老师的课程《品牌的品牌》日新月异地变化中,平均以每两年好两倍的速度进步。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所他超越了自己,就超越了对手。
5、表现力。看此类课程的演示呈现效果是否赏心悦目。比如高韬老师的课程《品牌的品牌》的课程演示绝艳无比,通过过人地视听语言给学员带来无与伦比的学习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