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的新书《了不起的我》写得太好了,逻辑清晰,剖析深刻,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我读了两次,并抄写了很多段落。
昨天读到的是“关系的语言:人际关系的密码”篇。
在这一篇里,他讲到,人们之间的谈论、争吵,表面上是在说事情,深层里,都是在说关系。
人和人之间只要有交往,就会有关系,只要有关系,就存在着双方在关系中对对方的角色期待(设置),只要存在角色期待,就存在着是否达成共识,因此就产生一拍即合或争执不休。
文中举了家庭中很常见的两个例子:
1、朋友跟老公借钱,因为是很信任的朋友,老公二话不说就借了,钱也按约定还回来了,事后,老公跟老婆说了一嘴,老婆不乐意了,你为什么事先不告诉我?
2、孩子要不要报奥数?老公和老婆吵得不可开交。
第一个事例,表面上争执的是告诉不告诉,实质上老婆生气的是家庭地位
第二个事例,表面上争执的是孩子上课外班的问题,实质上争执的是对孩子的事,谁更有发言权。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提法也很新颖,所有的争吵都是在吵关系。
正好今天中午吃饺子时我家发生了争吵。
刚开始我擀皮,老公切的面剂子很小,要用力才能擀成又大又薄的饺子皮,擀了三分之一,我的手发麻,我提出不擀了,要换工种。老公说我擀得不好,包得也不好,一怒之下炒了我鱿鱼。
虽然不用干活了,可老公的怒气分明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我问:“你既然又不喜欢我擀的皮,又不喜欢我包的饺子,现在你如愿地一个人全包了,你又有什么不高兴的?”
他说:“你擀得不好我也给你留面子了,没说什么,但你拈轻怕重,擀个皮就说擀得手疼,一点也不能吃苦,再说了,擀得不好应该努力提高,要不日子怎么越过越邋遢呢!”
我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闷闷地说道:“反正我就是达不到你的标准呗!”
老公毫不客气地回道:“对,你就是达不到我的标准!”
我恨恨地在贴在墙上的备忘录上加了一句话:以后家里不吃饺子了!
在这儿我们在争吵什么呢?
我们争的是谁对家里的事情更有发言权。
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类似的争吵还将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