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时在某快消公司苏州分公司做销售储备,骑个电动车卖了两个月啤酒,每天早上开完早会,就领着单子去我负责的两个乡镇,没错,就是城乡结合部,挨家挨户拜访,记录竞品情况,推销协议。当时一家外企打电话来,3500的工资,我都心动了。阴差阳错,南京省公司打电话把我调过来,是因为领导在批所有管培生入职的时候看中我的双学位。
初来南京,没有落脚的地方,我就和在南京上学的堂弟在日租房住了几天。当时公司在模范马路的南汽大厦,我第一次在这么大办公室工作,非常激动。第一天西装革履去上班,同事后来说以为领导来视察。几乎每天勤奋加班,主动工作,我想在某个方面不可或缺,于是成了我们单位第一表哥。把学校学的运筹统计知识用到销售管理中,能够精准预测产品销售趋势和季节性波动,误差极小。手里有全省20多万家零售终端信息,我就开始整理出各个区域的竞争力量化表。工作半年后,我开始把一套销售管理工具整理了出来,给我们领导一份战略建议书。第二年我成了公司最年轻的主任。
不过行业报酬相差巨大,快消做的实在苦,薪资现在看来极低,我被某国企的大额offer 炸晕,换了工作。没想到,一来就遇上三网融合,背着任务去南京大大小小的小区推销机顶盒,那时是最热的几个月,好在熬过来了。整个人晒成了工地小伙,一些年纪大的客户,看我上门,还让我坐下啃了个西瓜,还有塞给我贡桃吃的,说想起她在外打工的孙子……南京大半小区都去过,也帮助我更深入地融入了这个地方。
回到部门过起了养老生活,便自学了建网站,又把以前做调研的本事用起来,做了几个课题,其中一个是三网融合的大课题,然后自创了行业周报,发给大领导看看。后来熬不住,就去推广业务去了。
当时的大领导对我非常好,这是一个收获。还有个收获,是我当时做业务压力也大,抱着试试看心情,发了邮件给各大高校院长教授,竟然认识了某大新闻学院院长,最后是他给我写了推荐信。
决定去某大是很早前的理想,要全国统考压力不小,最后我觉得这里岗位太基础,便在猎头推(忽)荐(悠)下去了下一家单位,那个猎头是我舍友的下属,但这个关系我们当时都还不知道。
2012年进入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估计在南京也算是早的了,非常幸运的选择啊。不过来的第二天就通宵了,然后是无休止的加班,因为那时刚赶上某资讯APP 初次上线。第一次做乙方,也是各种体会。
两年后,托领导和同事的福,做到了部门经理,顺利读上某校MBA ,朋友一大堆,薪资也还不错,筹备着来年去德国或者日本留学,每月一次带着部门小伙伴们在南京同行企业交流。26岁的年纪,生活异常丰富,优哉游哉。
每次自己的选择都很是不安分,不给自己安稳,顺利出了国,期间也是异常丰富多彩。过程省略,最后,我以十天在大半个日本走马观花式个人行,结束了留学生涯。
在北海道某个荒山(定睛一看很多坟头)的傍晚,满山遍野的白雪,一群乌鸦头顶飞过,哇~哇~的叫声,这个场景终身难忘啊。
回国后,我做出了个作死的决定,第二天就去上班了,而且是家创业公司……根本没适应过来。随后半年,南京房价大涨60%以上,好棒,前几年全投入在学习和折腾上了,房子都没买。不过学业算是顺利结束了。
打工虽然稳定,要致富还是比较难,虽然这个行业薪资不错,但绝对也是体力活……
没想到做完了一个产品项目后,我便萌生了创业想法。一方面南京已经没有什么好的平台适合自己了,不如自己做。第二个,自己受到了海哥的启发,决定给这些大IP 自媒体去服务也是个出路。自己花了两个多月,开了个头条号,实验了一把,竟然也能10万+,熟悉了IP 运营,行,那就干吧。
然后就是和老板谈,老板很支持啊,第二天就说可以做。开始把产品思路整理出来,然后开始借着公司团队开发了。然后到了今年,年前加班突击一把,产品基础版本有了。然后申请专利,定产品品牌,准备商标。然后制定全年路线图,制定三年市场目标,年会上吹一把,说服了原有股东,然后组建团队。
良心话,在南京,我们公司算是靠谱的公司了,尤其在目前的关环境下。但人才难找,又不想降低标准,好不容易有了个雏形,然后市场启动。从去年底到现在,拉着开发崔师傅,几乎每天加班。市场,产品,团队,样样抓,产品文档,前后台原型都自己画。不懂得就问同行朋友,市场方面也多贵人相助。团队组建忙不过来,交给老板去搞。
现在回头看,虽然累,但创业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信任,是收获的最大财富。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