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时代,每一个产品都开始注重年轻化、个性化,把流行和创意放在首位。消费者追求健康、便捷,更希望拥有高性价比,已经成为了创业者既艰难又必须跨越的屏障。
一个品牌能够比产品拥有更大的可能去覆盖消费者。比如,你可能没有喝过可乐,但你一定知道可口可乐。
品牌不仅仅是一个LOGO,好的品牌更多的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能够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为企业带来穿越周期的可能。
品牌至少有两大功能:构建信任和与众不同。成功的企业并不唯品牌论,而是多元因素的组合。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又好又便宜的东西确实不少,但人见人爱的贵的东西也存在,贵的东西最终都是贵在品牌上。所以,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营销负责卖得更多,而品牌负责卖得更贵。
不要小看一些生意,日常的饮料、调料、老干妈、牙膏等,其实都有很大的市场,只是很早就被巨头占领。
吃是人类获得愉悦感成本最低的生意。天然认知决定了市场的不断分化和持续竞争。
在吃和用这些平常的领域,也能够做出大的文章。
关于流量,不是线上线下的问题,不是谁轻谁重,最后还是要看性价比。有钱有资本的可以往死里砸,烧出一片天:单车、网约车的补贴、团购优惠等策略就是如此。但灰烬过后,谁能春风吹又生就要看看后面的运作了。这就说明了流量不是成事的唯一因素。被流量烧红之后的铁块能够做什么用,还在于自身的打铁之功。否则,流量之后只是燃烧成本。所以,本质上讲,流量与供应链结合的成本决定了线上线下的问题。
通过一定的流量,可以堆积出潜在消费者的触达量,企业的空间就在于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迭代出消费者满意的、可持续的、有复购的供应链。所以决定企业能做多少的不是流量或产品,而是两件必须同时满足的事情:可持续的流量和完美供应链的不断迭代。
同时,也要求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所谓顾客体验的满足,而是从商业模式上作出底层的战略认知:持续打造从产品出发到顾客手上的供应链能力。
伟大是熬出来的,一点不假。因为流量得到很快,而流量加供应链的持续升级,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品牌是一个认知沉淀。故事只能讲一时,而品牌则是小步快跑的马拉松。品牌的建设成果是由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其含金量只有时间才能作出回答。
如同爬坡,只有不断积累高度,品牌才能积蓄势能。
蓄水池的深度决定了能量的大小。品牌高度不应该指一个品牌的高低贵贱,而是指能量的大小。是打击、收割还是碾压?是持久领跑还艰难生存?一个品牌能量起到很重要的决定作用。
技术、定价权等才是企业真正形成护城河的东西,一句广告语定位不出独有的市场护身符。珍惜信用,笃定品质,是为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