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没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也没有细想我读到乡党第十后我掌握了哪些治人之术。可能是因为时间荒废,我连公冶长第五都背不熟,所以哪里窥得《论语》的精妙。于是乎,我这个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围着老公孩子锅台转的妇人,只想跟着《论语》过好当下的人生。
时光马不停提让人猝不及防,如今我已过三十而立,要进入四十不惑的淡漠年岁,可是还是混沌一片。以前,哦,不,如今我也还是——聒噪。一直无法抑制自己的聒噪,直到遇见——“多见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才懂得为人处世谨言慎行的道理,同样“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才知道原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的难得。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语言从来不是利器,而是要注意场合和对象,终归到底,还是要注意休要聒噪,一旦聒噪就和祥林嫂无异,并不会拉进你与他人的距离,反而让人敬而远之。
孔子善谈,可以说他是对话教学最成功的范例,当然老祖宗的智慧岂是我这个无名小辈能够窥探。对话这一范例值得我在实际教学中去运用,这就和鲧治水为啥失败,而大禹治水却能成功一下,治水不在堵而在于疏通。教学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地堵着去喂食,那学生总有撑的时候,但是疏通就不一样,有来有往,学生的思想和知识永远都是活水来,生生不息。
孔子也有喜好,对于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也有自己的倾向。比如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他钟爱颜回的好学,并且觉得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伯牛有疾,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连续说了两遍,足以看出他对贤良冉子的疼惜。当然这也说明孔子作为老师,没有将师道尊严放在第一位,而是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从内心出发去尊重并且爱护他的弟子们。这正是他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生在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作为凡人,我更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勤于学习,不骄不躁;作为老师,我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点燃,疏导成才。
当然孔子还有很多关于勤学苦练的论述,学习就是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圣人之所以为圣,我想他的思想高度以及广博的胸怀都不是我这小啰啰能够理解的。我也是第一次想要坐下来思考读《论语》的收获,一番口水后发现除了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其他的我还是雾里看花。所以还是要继续读,只有读通才能读懂。
跟着《论语》过人生,我想准不会错,虽然不要禄在其中矣,但至少不会碌碌无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