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8-12生命的诗华

2024-08-12生命的诗华

作者: 阅写达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8-11 23:29 被阅读0次

读刘再复的《散文诗华》,诗化的散文语言娓娓道来,在美的语言深处那时时流淌的思想精髓,无时不引发你的思绪,也许,这就是与伟大心灵沟通的好处吧,沉寂的夜色下,读着这些朴素真诚的语言,不时勾连起你人生浮沉的点点滴滴……

刘再复《散文诗华》

                                                                               (一)

“没有拒绝,边没有生活。没有良知的拒绝,不可能有良知关怀。”正如否定之否定才等于肯定一样,在当今无处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拒绝”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姿态,只有以“拒绝”这种否定姿态才能保证我们正确的生活姿态和人生方向。

尤其是对当下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和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空心人和缺钙人居多的情况下,学会拒绝,或者说学会说“不”,是人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良知”与正义就在其中,那些唯唯诺诺、唯权唯势马首是瞻的人,已经忘了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基本原则,因为他们忘了做人还要“拒绝”,还有“良知”、正义!

这正如他说的“此刻,康德从他的林间小道散步到我的心间小道。依依稀稀,我听到了他的独语:‘人之可贵,是他遵从自己所发出的法则。这些法则不是他人提供的,而是自己生产出来的。’”这就是康德在《纯理性批判》里说的:“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二)

“世界很大,人群熙熙攘攘,但无处可以诉说。正如四周都是海,但没有水喝。处于人群中的思想者就是处于沧海中的孤岛。思想者的人生状态注定是孤岛状态,能在孤岛上翘首以望,作歌相和,便是幸福。”真正的思想者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才能使人进入深思的状态,而深思才可能与神接近,这是人接近神接近神或接近神的可能性的唯一天途。

人类凡是伟大的心灵,或是可以被称为天才的人,都是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境界处于“孤岛状态”,是所遇少数的那部分,他们与普通大众有着天然的屏障。然而这种孤岛状态于他们而言是“幸福”的,思想者的“幸福”正在于“思想”。

                                                                                 (三)

“人群是什么?人群就是‘戏剧的看客’,天才的刺客,人血馒头的食客,寡妇门前挤眉弄眼的论客;就是今天需要你时把你捧为偶像的喧嚣,明天不需要你时把你踩在脚下的骚动。”“人群”是恐怖的,个体的人在“人群”中会有一种从众心理,在那种“法不责众”心理的怂恿下,把人性所有黑暗一股脑儿彻底释放;“人群”是盲目的,个体的清醒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蛊惑下很难坚持自我而放弃独立思考。

现代社会,很难找到独立自主的个体。这既有群体化社会化的原因,更有自我放弃被物欲与组织奴役的结果。整体来说,在当今保持个体的独立很难。

无论怎样,像陈寅恪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永远应成为人的最基本精神姿态。因为“人群那是情绪的傀儡……群众常常践踏天才或处死天才。”更重要的是,群体是人失去理性与智性,变得愚昧无知。

                                                                                (四)

“真理活在事物的深处。它不是闹哄哄的集体眼睛可发现得了的。他需要个人的眼睛去体察、去发觉,所以真理常常在少数人手中。”发现真理,很难,其一,是它“活在事物的深处”,其二,它需要“个人的眼睛去体察、去发觉”。而我们当下的人,很难有这样的深思的“个人”,更难有耐力和意志力的“个人”去探究“事物的深处”。

说到底,就是真理的“活在事物深处”的本质特征要与个体的“深思熟虑”“深隐细密”的品质相对应,因为,所谓“体察”与“发觉”就是人的精神与思维和事物的内在结构的“异质同构”。

                                                                                 (五)

“明知生命最终要变成石化,还是要努力开花结果,明知生命是一次迈向坟墓的悲剧性旅行,但还是要练就一双善于疾走的双脚。”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清醒,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这里的“迈向”与“练就”就是人生过程的心灵修行与意义寻找。就是人在固定的两点之间“死刑”的范围内活出的广度与高度这个被我们成为“人生意义”或“人生价值”的东西。

                                                                                (六)

“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一个作家或学者,但在乎自己是不是一个人……努力做一个人,一直是我内心的呼唤。”这纯真质朴的心声,看似简单,有人肯定会反击说:“你难道不是一个人?”

然而,“做一个人”:真正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做一个真正遵循“心中律令”道德法则的人,是何其难!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不过是有其人形,早已失去人心或精神气的空壳罢了。

因此,“做一个人”如此简单易行的事,当下的我们真正得“努力”才行,否则,就是非人哉!

                                                                                (七)

“光明还在,书桌如此平静,时间如此完整,朝着内心深处行走成为可能,这是最重要的。”

“光明还在,书桌如此平静,时间如此完整”这是美好的时代,让人有一种生逢盛世的无限荣光和心灵感动。更重要的是“朝着内心深处行走成为可能”,正如他说的“人群的评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体内心自由而真实的声音”。人的价值或意义,就是发出自己的真正声音,这也是个体的人存在的意义。

                                                                                  (八)

“钻石启示:生命坚韧的光波来自体内岁月的积累。资源就在身内。早晨的露珠也闪光,但它毕竟是仰仗身外的太阳。”这是生命永恒的价值之光,人的神性之光。

告诉我们,人只有依靠自我才能完善,要靠自我的修身养性,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岁月之流中,用世事的历练,时光的打磨,才可能让散发“生命坚韧的光波”。

相关文章

  • 余秀华的诗

    余秀华的诗 [中国]晓晖作词 余秀华的诗 有点黄,有点黄 黄河的黄,黄河的黄 黄色的痛苦,黄色的记性 黄色的生命,...

  • #诗歌随笔# 诗

    看一部关于诗的电影 动笔写诗 记不得多久没有读诗 生命干涸的剩下铜臭与华服 已然忘了 原来还有诗

  • 未经历,不妄言

    70后诗人余秀华的90后小男友发声:她的诗不是黄诗不是低俗,那些搔首弄姿的才是低俗。 女人伟大除去孕育生命,其次就...

  • 摇摇晃晃的故乡

    今天看了一下午关于余秀华的访谈、纪录片,还有她的诗集,感慨万千。她用生命在写诗,诗也有了灵魂。 余秀华与我同长于江...

  • 诗的没落

    赵丽华,车延高,乌青,贾浅浅,可谓说在疲软的诗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废体诗的高潮。 赵丽华的"梨花诗",择取了丽华...

  • 诗华

    作者:坐看云起 梦,融化了青青的月 你一定感知到了 它滴在晨的花蕊 生出一阕阕,淡色小令 有一滴,落在你眉梢 不肯...

  • 生命和诗

    生命孕育了诗 诗蕴含了生命的真诚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 生命的代价 被诗剖析 无论是先有诗 还是先有生命...

  • 简谈明妃传之允贤

    最近喜欢看正在热播的《女医明妃传》,很是喜欢里面的男一号华华和女一号诗诗,自己也算是一个华粉和诗诗粉吧! 男一号(...

  • 书评1

    真诚是生命的全部含义,诗就是真诚的生命抑或生命就是真诚的诗吧。 《姚平诗集》序——史铁生 这句话,把诗和生命与真诚...

  • 华农的诗

    ——记2019年3月2日游华农 紫荆花开,微雨蒙蒙, 往来如风,落英缤纷。 那一树一树的繁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8-12生命的诗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er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