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影评《小时代》

影评《小时代》

作者: 民可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2-27 22:00 被阅读0次

    2015-01-12 15:47阅读:20

    中考一结束,女儿便与同学一起去观看了正在热播的《小时代》。

    《小时代》的剧本出自郭敬明之手,且郭还担任了导演。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女儿看过郭敬明的这部作品,因此,女儿在看完电影后交流出来的信息是:似乎只有她才看懂了这部电影,而她的同学们却看得一头雾水。

    对于这样的娱乐作品,我本不愿去加以评说,看看而已,给无聊者聊以自慰吧。可女儿接到了前黄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7月6日参加分班考试后带回来一大本暑假作业。我是教语文的,对女儿的语文作业了解了一点,暑假语文作业中有一类题是写电影的观后感,这就让我想起了女儿看过的这部正热播的、且票房不错的《小时代》,于是,也享受了一下信息时代的便利,在电脑上观看了一下影院里的偷拍。

    我耐心地看完了这部电影,为的就是了解女儿这代人现时追捧的内容。可看完后,我觉得很无味,为自己看这部片子而浪费了时间而无奈。我不想诋毁他人的审美情趣,也不想让别人认同我的见解,只想谈谈自己的观后感,以便于女儿在完成暑假作业时有一个参考。

    这部质素平平的作品本来是一部普通的“小妞电影”,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沿袭了十年前甚至更早之前的迂腐和平庸,陈腔滥调从开头延续到结尾。新鲜的只有肉体和衣服,以及捕捉更精致夜色、噪点更少的数字摄影机、和照亮一条街道的气球灯。郭敬明没有显现出太多的才华,他更像是在套路中完成了规定动作。而他的背后,是一个运作周密的团队,制作这个商品的目的只有赚钱,还有用这个平台,赚更多的钱。

    《小时代》就是将偶像剧美学,用更好的设备,更好的美术、服装复刻后扩展到大银幕。要命的是,这一套东西和十多年前没有任何区别。十年前的80后吃这一套,现在的90后同样会轻易中招,唯一的变化在于,他们的消费能力更强了。

    时代,一点都没进步,这真无趣。

    l 乱象丛生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逻辑混乱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在圣诞节的寒冬,把服装设计新秀大赛安排在江边?即便模特为了美可以放弃温度,但是嘉宾们能答应吗,难怪周崇光一直拒绝出席。

    为什么到位于会德丰国际广场的《M.E》杂志社之前,林萧与宫洺在电梯里待了57秒钟,中间没有任何换乘,却只坐到了20层?

    杨幂扮演的林萧在电影里独白:“她是上海万千普通少女中的一个”。真的吗?买不起几千块的杯子 ,却拥有好几个上万块的名牌包。该包向来是高贵与优雅的代名词,听着就知道面向的群体好成熟。可是那莫名其妙的国产手机,又瞬间让人觉得她买不起几千块的杯子好合理!

    (二)剧作迷乱。

    杨幂无休止的旁白,作为每个段落固定的休止符,以每隔十分钟左右的频次均匀出现。这让我深深地感知到郭敬明对于原著小说文字的迷恋。而这种迷恋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当导演的趣味伴随着权力横行而无法被压制的时候,乱相就来了。

    主题歌至多是背景音,这些音乐被无节制地使用,平铺直叙一般放在音轨之上,唯一与电影形成联系的,也仅仅是郭敬明歌词字里行间的哀伤。如果可以,你可以试着把影院静音,看看得到的信息是不是与平时一样多。

    狼狈的奔跑,却是在大雪纷飞的车龙中前行;失恋醉酒,但地点却是能欣赏外滩美景的丽丝卡尔顿露台;一场大学的时装发布会,竟然能够在类似古堡的室内举行(这是郭敬明在上海买下一栋古董房,装修完毕,在电影中就派上了用场,成为宫洺工作的地方)。

    你不能否认这一切由帅气靓丽组合而成的狗血,的确够养眼。

    二、肤浅才能乱人心

    (一)手不知道往那里放,枝桠着如贴春联。

    浮华、做作、物质主义;浮夸的故事、虚假的造境;感情观的肤浅与极端;对青春的认识一点也不深刻;演员的台词功夫差,道白时重音很不对,表演有生涩,“小时代”几个大字出现在抠图都没做好的林立高楼中间,虚假到可怕……

    (二)消费欲望、自我崛起、青春骚动的青春形态。

    钥匙扣是PRADA的,地毯是芬迪的,毛毯是爱马仕的,即使是一个喝水的杯子也都价值3800元人民币,更别说亚历山大·麦昆标志性的骷髅伞,与价值20多万的Fendi皮草。这一切华丽的奢侈品,或许是很多人都曾经期望或者羡慕的,而能在电影中一次性看到,即使不属于你,也难免会血液沸腾心跳加速。这像是一部中国版的《穿PRADA的恶魔》(又名《穿普拉达的女王》)。

    电影中出现的瓷器及油画,手工教皇靠背椅、水晶球摆件等等,这些道具大多集中出现于顾里以及顾源的家中,还有片中的众多酒会晚宴等场所,以及四个女孩圣诞节看烟花的露台都是郭敬明(小四)在上海的家。影迷称:“这就是郭敬明博物馆展览嘛。”

    郭敬明植入了奢侈品,但奢侈品是有态度的,并没有买账。其实谁也不会拒绝奢侈品的植入,只是郭敬明的观众群稳定在12至20岁,因此在植入上,奢侈品并未得到时尚界高层人士的认可与支持,为整部影片出现最多的品牌是华为手机和耐克球鞋。

    在都市中心纯用玻璃搭建出一座大房子,他们是消费里生来消费里长,十几年消费社会如海洋。他们把物欲看成自然的一部分。喜欢华衣美服,如同喜欢一朵花一样自然。

    到处都是名牌走秀,带着墨镜的保镖烘托出又帅又酷的老板……一个个美丽的华服男女旋天舞地,每人出席自己的场合都是盛装出演,精心修饰好一切戏服,在表演中沉醉。一个个少年裸露的身体,于他们自己是道具,裸露即演出;于少女们则是造梦,不回避欲望,自然把它端出来。

    当平安夜来临,漆黑迷离的天空绽放出绚烂的烟花,影厅的各个角落传出了轻轻的艳羡声,似乎火光也照进了少男少女们的内心。他们轻叹,不仅仅是这四位女生情真意切的真挚友谊,也是因为姐妹们每人都有一袋红色的“华伦天奴”作礼物,况且天空适时飘下雪花,像极了纯洁无瑕的青春。可就在这个时候,周崇光一个人呆在屋里打游戏,他停下来,转过头看着窗外,眼神透露出难以捉摸的孤独和无助,似乎背后还有一个人,在谨慎地倾诉内心。没错,其实就是郭敬明自己。

    郭敬明给他了解的人群量身打造了他们理解、甚至渴望的梦,这个梦,炫极了,它的质感太好了。它在纪录、书写、表达一种独特的青春形态,这时候,一切浮夸、做作、浅薄便成了可以理解的,有一种青春形态,是可以用浮夸、做作、浅薄做点缀的,叮叮当当,如挂满了礼物的圣诞树。

    但是,这样的形态,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阳光不同,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纠结不同,和王蒙的《青春万岁》、杨沫的《青春之歌》更不同。但是,这样的青春心态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也许是有着它的独特美学。一味的批评是无用的,只有用“理解之同情”之法进乎其中,尊重它,跟着游,才能想办法给我们的“炫”子弟暗暗递上一些不炫、但关乎深远的养料。

    l 正本清源

    导演郭敬明反复解释:“他们都知道,我三观超正的。”《小时代》传递的是通过天赋与努力结合,最后获得成功的进化轨迹,这一套天衣无缝的逻辑挡回了绝大多数质疑。而友谊万岁,姐妹情深更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好品德。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努力,在电影里被简化成廉价而人畜无害的口号。所谓的辛苦,也仅仅是顾里与林萧头发乱乱地更改17次嘉宾座位排名,南湘能够入围服装设计大赛也是因为有好友亲舅舅的支持,所有的矛盾到最后幻化成脱掉高跟鞋为友情在高架桥上狂奔。电影里人物的痛苦、奋斗、努力、挣扎,都是表面肤浅的,似乎仅仅是口头完成的任务一样,轻松地就能获得成功。这就好像天天在微博上叫嚣减肥的少男少女,喊完口号、办完会员卡,之后就坐等腹肌和蛮腰上身。

    这就是《小时代》的狡猾,它展现真实一般的梦幻,提供虚拟的实体入口,建立看似完美正确的逻辑,却不提供最基本的实现路径。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这的确是现在社会的一种共同认知。

    拜《小时代》所赐,我知道了两个词:玛丽苏文和总裁小说,共同点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知生活的幻想。看起来这与《哈利波特》《西游记》属于一路,但区别在于,《哈利波特》是童话,《西游记》是神话,玛丽苏文是笑话。

    价值观的混乱不仅仅在一部《小时代》中有所体现。比如《中国合伙人》,新梦想三驾马车依靠剽窃美国教育考试中心培训资料获得成功后,没有人反思,并为这种成功付出代价,反而是毫无忌惮地庆祝,更是在片尾用幻灯片的形式惊呼一个个“中国梦”的逆袭。再如《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女主人公飞扬跋扈,花钱如流水,只喜欢两种花——有钱花和随便花。偏偏就是这样的红尘女子,在浸淫豪门、梦醒之后却还能收获一段温情,这样的奇遇让不少观影的怨痴者恨得咬牙切齿,但这恨是对角色品行的恨,还是对自己没有成为这样的角色的恨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价值观同样让人感到不舒服。

    说到底,在近半个多世纪,清晰正确的价值观就从来不是中国电影的主流。《泰囧》《十二生肖》虽然只是兜售简单的价值观,比如爱家长、爱朋友、关心他人……但起码保留了朴素的健康,但遗憾的是,也没有为观众提供任何思考的余地。

    这不单是《小时代》的错

    中国电影行业内外散布的“唯票房论”,这也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最不健康的“主题”,“一切向钱看”,似乎票房的成功才能印证电影的优劣。

    的确,在泥沙俱下且整体水平较低的幼稚和急功近利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成为了唯一且可以被量化的标准。而另外一个不健康的思想正在行业内传播,小成本电影的成功似乎印证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小农思想成为了主导,找对目标受众的精神需求,给他们提供水准平均线左右摇摆的电影,再加上执行力强的团队,就能获得巨额的利润。直到某天观众开始厌倦,“引爆点”被触发,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市场轰然坍塌……当然,我们希望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从排片上看,《小时代》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而有的影院将一部《小时代》排满整个影厅,更是缺乏专业精神的体现。因为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满足所有观众的消费需求。

    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一定不是单一的,健康发展的电影工业一定可以容纳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电影。《小时代》统治银幕的背后,除了发行团队的幕后运作,更重要的是市场的盲目。这种盲目或多或少来自外力对市场的干预。

    新时代的电影号称革了旧时代的命,但背后还是“大一统”的传统思维作祟。观众在影院经常只能选择少得可怜的片子,法国文化部长奥莱利·菲利佩蒂在一次文化座谈时的说,法国规定任何一部电影在任何一家影院的排厅量不能超过1/3,也不能超过该电影院总场次的1/3,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之所以说这样的话,绝非针对《小时代》一部电影,而是呼吁畸形的市场体制尽快消失。

    看到电影和小说拥趸们,以毫不留情的口吻诅咒批评者的祖宗十八辈,并且不遗余力宣称新世代已然到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只有“砸烂旧社会,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代瘟疫”,在当下依然扎眼地存在,并且蔓延到了一代代人的灵魂里,我们的未来才不是梦!

    愿祖国的花朵们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开有益卷,做明白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小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et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