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三毛女士曾经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说过这样两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便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水火不容原是这世间上不变的真理,但恰恰是三毛眼里的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蓝白小镇打破了这个宿命,同样在中国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古道上,鸣沙山和月牙泉的阴阳相容,打破了这种水火无间的宿命,始终无法想象,这一汪泉眼是如何在这鸣沙朔朔的大漠之中存在的,仿若中国人的太极阴阳之道,“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是什么故事?
敦煌鸣沙山位于祖国西北,据东汉《辛氏三秦记》记载,“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这里的沙角山即为敦煌鸣沙山。鸣沙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青、红、黑、白、黄五色沙粒堆积而成,五色沙粒对应了五行之色,是巧合亦是天缘,更是这块神奇土地的不凡佐证。峰峦危峭,背如刀刃,四周皆为沙垄,远看绵亘不绝,曲折盘旋。人登之即鸣,轻若丝竹,响如雷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辄复如旧。故又称“沙岭晴鸣”。关于敦煌大漠的鸣沙山和月牙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某年大旱,树木庄稼全都枯死了,人们大放悲声,祈佑神明。恰是此时,一位天女路过此地,瞧见了人间尸骸遍野的残像,听见人们绝望无助的哭声,她悲伤地流下了眼泪。泪珠落地化为清泉,解除了旱灾。人们为了感激天女,为她修建了一座庙宇,时时供奉。谁知这一举动却惹恼了黄风大王,他将手中黄沙一扬,化作沙山欲填平清泉。天女斗不过他,便飞天去寻嫦娥仙子,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使用。黄风大王气急,又弄术法,去填月牙泉,嫦娥在月宫瞧见地上情形,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顶。直气得黄风大王吼声如雷,回荡在山间,沙山因此而鸣响不绝,故又称鸣沙山。这虽然只是一则民间传说,却是古敦煌人对于鸣沙山和月牙泉心生崇敬的表现,而这种崇敬与喜爱也延续了上千年。沙漠实景体验剧《敦煌盛典》正在当地如火如荼地上映着,该剧斥巨资打造了人造鸣沙山小沙丘及弧形月牙泉等实景场景设施,真实还原了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的相融之美,并在此以一个传颂千年,关于和亲公主与画匠墨丁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
此剧是以整个鸣沙山为背景的三维立体式演出,观众席360度旋转且可前后移动,可依据舞台表演的内容旋转更替,加强观众的观赏体验感受,并配合洞窟包裹式全景投影舞台、实景舞美造型、3D墙体结构投影、水幕影像等与舞蹈的编创设计融合,加上专业演员组成的强大阵容、大型驼队、钟鸣、鼓乐又将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商业的繁荣娓娓道来。让观众把白天所游历得遗迹与建筑,到了夜晚仍然可以坐在静谧之中,感受那千年之前的一沙一世界,似梦非梦,如梦亦如幻。
不仅如此,《敦煌盛典》还通过先进的灯光特效与舞美设计,将月牙泉的“水中月”和“空中月”的唯美转变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和实景舞美造型等布景,将那一半鸣沙一半月牙的故事诉说得如此大气磅礴,却又温婉柔肠,更是将历史人文与宗教文化用现代科技相互揉捏,演绎成中国沙漠实景剧的创新之作。翻过三危山,攀过莫高窟,穿过鸣沙山,渡过月牙泉,走过人来人往的敦煌古城,行过广阔的苍凉大漠,掠过时光的流年,驻步停留在一人身边,将盛世繁华与落寞沧桑,说与时间倾听。这里有浩瀚的沙泉与最美丽的星空,有最壮美的天涯大漠和最绮丽的沙角月牙,亦有流转经年而不衰的爱情传说,心随风起,《敦煌盛典》在宛若天涯的大漠沙角等你相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