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的周末去了王家大院和晋祠,算是一次补全计划。王家大院补全的是平遥古城的遗憾,晋祠补全的是山西博物院的遗憾。不过这一次也是有遗憾的,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地玩了两天,简直不是旅游,而是度假。可若说是度假,一个人又怎能度假?只有表面上的欢愉和内心里的空虚罢了。
去平遥古城的时候,有一个问题留了下来。首先,平遥古城每个客栈都有去王家大院的旅游团,除了地理位置原因,还有别的原因吗?其次,平遥古城是明清古民居的代表。可古城里的古民居都狭小的很,难道晋商在中华大地闪耀了几个世纪,所住之处就这么寒酸吗?其实这些在当时也有了猜测,以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为代表的大院肯定是晋商文明的另一个表现。和现代化大城市一样,大集团的办公地都在市中心,而精英们的住所往往都在成交。只不过是王家大院是个氏族大家的聚居区罢了。
不过脑子里想的再丰富,都不如实际见上一次。这次见王家大院可以说是非常兴奋的,我也从没想到大院竟然是这样展现在面前的。首先,与其叫大院,不如说叫堡垒。小老百姓聚在一起住在平原上,就是城镇。像老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住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就自然地形成了足以敷满山丘的堡垒。
而进入王家大院后,又觉得似曾相识。这正是一间间如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一样的屋子一起组成的民居群体,这些民居层层叠叠,互相依偎,盘踞在起伏的山坡上。民居的格局也大多都是三进院落,与不过这三进与平遥古城的三进有所不同。平遥古城里古民居的三进是有个后堂的,而王家大院里的民居是没有的。而且从细节来说,王家大院里的雕梁画柱可要比平遥古城古民居里的精致很多。我记得去开封甘陕会馆的时候,里面的木雕就结构繁复栩栩如生,现在看王家大院里的木雕,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木雕精美,却也寓意丰富。古人喜欢把各种“古代鸡汤”变成形象的雕塑,然后放在家里,就好像真的能实现一样。木雕实这样,石雕也是这样。由于在建筑中的作用不同,木雕多在门窗与梁柱上,石雕多在墙壁与地面上。看多了,甚至有点恍惚,总觉得转过这个转角或者踏过这个门,就会看到变换新奇含义莫名的新样式。
开放的旅游地,只有王家大院中的视履堡和恒贞堡。视履堡是几间开阔宽敞的民居合成的,恒贞堡则是由很多相对狭小的民居合成的。在介绍的时候,会说这间屋子是属于某一代王姓人的。每个院落的主人都各不一样,故其修成的年代也各有不同。如果细心观察,在很多细节上,各个院落都各有特色却也能找到一脉形成的感觉。恒贞堡向西还有个崇宁堡,好像已经变成高级酒店了。也并不知道拿是不是古建筑,如果是,不免有点可惜,也有点兴奋。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王家大院中民居的主人房间多是窑洞风格的,而平遥古城中的房间则是标准的梁栋风格。当时有个导游说这和王家大院这个地方降水不足气候干燥有关,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明白。
站在恒贞堡的高出向远处眺望,王家大院可以尽收眼底。那是一层层堆叠着的散发着古旧气息的青色波浪,在浪涛间又绽放出各色的精致。波浪推向远方,是平坦又青翠的田野,在现今一道道输电线路银色的微光下,我仿佛还能看见若干年前奔驰的马匹和闲散的羊群。平原尽头又是峻朗疏阔的太岳山,既像是高大的屏障,又像是奔腾的苍龙,又像是涌动着的垂在地面上的绿色云海。绿色的云海上又浮着白色的云海,反而显得白色的云海更像是高耸的山峦,它直冲入琼霄,又隐约着躲到下面的一片翠绿之中,它起起伏伏,又莫名地舞出翩跹的姿态。
看着,我的胸中便是无穷的舒爽,就好像所有疲惫都轻松卸去。试想着,几百年前的王家人,竟每天都会见到如此胜景。在平遥古城,或是在着大院之中,便拘于小节,似有蝇营狗苟之意。终到了登高远眺的时候,那些纷繁又能算得了什么?所谓仁者乐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离了王家大院,本还要去乔家大院,最后还是放弃了。乔家大院是5A景区,王家大院是4A,想来也是有所区别。可那是竟然突觉困倦,就急匆匆赶到高铁站,坐车奔太原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