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是亲戚朋友眼中的奇葩。
特别是过年期间,遇到长辈正在读书的晚辈介绍我,会提到我考上了名校,并且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因为现成的坦途我都不走,只挑他们眼中崎岖的小路——要细说起来,就是不考公务员,不当老师,不去国企,非要自己做生意,自己创业然后遭遇了挫折一蹶不振从而再不出门上班的故事。
可能见面过后会跟小朋友说,你看看你这(不靠谱的)姐姐/姨姨/姑姑,一大把年纪了啥也没有,还不出去上班,咱们还是稳定点好吧,快去把公务员考试报个名。
这是事实,咱要认。
但作为当事人来讲,其实没那么可怕。何况,我真的是被“吓大”的。
我被“吓大”这件事,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充斥着各种恐吓:学习不好以后找不到好出路,找不到好出路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找不到好对象,找不到好对象可能影响下一代,影响了下一代,下一代继续学习不好。。。嗯,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所以我在追求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的背后,其实是在躲避什么东西。到底在躲避什么?这个问题让我伤脑筋了很久。我确实也怕完美闭环中的种种“不体面”“不完美”,也怕被人笑话,也怕孤独终老,也怕贫病交加,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些时候比普通人还要脆弱些——所以我大概什么都怕,但从外面看来,却被贴上“完美主义”“要求严格”等等不那么让人难为情的标签。
活在害怕中的日子,没那么好过。
本来我是不知道的,可能习惯了谨小慎微,畏畏缩缩,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待着,习惯了冲突当前委曲求全。直到读大学的时候,平时当着我面夸我“性格好”的室友,背后说我“软柿子好拿捏”。我当时突然有一点醒悟,有一点生气,但更多的是,我有点羡慕这位室友,她可以“拿捏”我这样的软柿子,我却谁都拿捏不了。
可能源于对世界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不确信,像我这样的“好性格”,偏偏还喜欢自己做生意,总想着追求卓越更高更大更强,想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是个好员工好伴侣好女儿好老板。然鹅,连古人都曾经曰过:义不经商慈不掌兵,像我这种又慈又义的软柿子,前进的路上自然是困难重重——这种困难往往还是自己设置。即便我事情做得很漂亮,即便我也收获了一些生意上的伙伴和铁粉,最终我还是走不动了。
彼时,家庭与工作对我来说都是消耗,由于我习惯做出让步,真实的那部分我早就在被上帝遗忘的小角落戚戚然,哭泣不止。我试着视而不见,但这就像有一个抑郁的室友,即便你每天想要忽略,他的抑郁还是感染了整个空间。
然后老问题就又出现了:我到底在躲避什么?是什么让真实的我活得如此瑟缩?
不要说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些,无非收入尚可,这有那有,那些华而不实的标签。真实感觉中,我就像一个永不下班的演员,导演不知道去哪了,摄像机永远在拍,观众也不知道是谁,我只是不停歇不停歇的演下去,因为他们说,这样才是人生正路。他们是谁?我也不知道。
我看了很多心灵成长的书籍,里面一个比喻让我反复脑补了很多次:跳下悬崖。
我以为我可以很勇敢的纵身一跃,然后获得一片新天地——这种电影里的情节并未发生。我只是在后来遭遇几次大的挫折之后,再也不想——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了。曾经害怕的那些事情,顾不上害怕了。我是被推下了悬崖,风在耳边呼呼的刮着,却联想不到下面有什么等着我,只是觉得好累,我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顾不上害怕,然后发现,我居然还活着——那些失败,失去,失落,并没有杀死我的本质。
于是我的视角,从场内赛跑的选手,变成了场外观众——还是躺下看戏的那种。选手的标签一个个撕下,我也获得了更多的心灵自由度。我是可以穷的,少买点东西,不买房子没有车子,都没什么关系;我是可以平庸的,泯然众人矣可以是踏实平静的;我是可以做点小坏事的,不优秀不代表没有人爱我,反而因为我的蠢笨,收获了更贴心的关系。大家都想弯道超车,那么好,我就作为那个被超的车,成为标的,并且为大家鼓掌。
烂的心安理得,是我送给大家的礼物。看看我,或许觉得自己没那么失败,还可以再继续追求,这样也不错。
长辈们这样介绍我,曾经学霸,如今奇葩;我觉得蛮好。我希望小辈们能比我的人生路走的顺畅,进到体制内,稳定工作也不错,只要他们能保持一点心灵的空间和自由度。
也有长辈问我,你要躺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可能有一天,我突然休息好了,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去做事情,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