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欢韩寒的写作风格,幽默中自带嘲讽,一切仿佛就是那个样子的。无论他有没有把它说出来,至少他给我的感觉是无奈多于别的,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始终都是个悲观主义者。
但也许是可怜我们不敢直面沉重的现实吧,他用自己的幽默为现实上了妆。中国人偏爱红色,血红的胭脂会给人活力满格的感觉,明知那样的血红难免会有腥臭的气味,我们却敢于放开捂着眼的双手了。
读此书时我常常忍不住笑出泪来,这并不影响我接下来的出神思索,该沉重的地方一点儿不会轻松。比如,生命的消亡。
书中写到同学的自杀,一条生命就那样消陨在头上的楼顶。震惊,因为毫无征兆。如果你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那么失去的永不再来,生命的死去,即灭亡,即不复存在。当死去的人与自己无关时,管它有没有灵魂,人生还长着呢!一旦身边的人出事了,自己的世界观终于动摇,其实它本来就是照猫画虎虚有其表,稍有风吹草动,便显露出那摇摇欲坠的潜质来。说来惭愧,我的世界观不成型也不坚定。
韩寒对于时间和空间是有自己的思考的,这本身便很可贵了。是的,思考本身。他,没有直接吸收外界所谓的“科学解释”,一杯速溶咖啡唾手可得,他却把手伸向了咖啡豆和咖啡机。这样精致的人,从来不满足于整齐划一的商品房,他的城池,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起之物。
相比之下,我很怀疑自己是否早已失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拿来”多么简单,不需要绞尽脑汁就可以得到一整套的规律。从小到大,模仿就算了,生存的本能而已。可是,回首自己简短到可以个位数计算的往昔岁月,自己居然一直把“拾人牙慧”作为非常拉风而且可以拿到实际好处——分数的不二法门,真真羞煞人也!接收规律也就算了,人不能整天怀疑脚踩的大地和头顶的青天,那样的人不是犯了晕眩症就是重度精神病患者。只是,为什么把别人的话整日的挂在嘴边,还为自己能说出许多“别人的话”而暗自得意?我现在才明白,一个不会说自己的话的人是可悲的,生而有声,却不如直接做个哑巴,自说自话。
比常人成熟是韩寒自身的特点,敏感,悲观,热爱生命,这些都转借给了小说中的“我”,“我们”。在我看来,他们谙于世事却厌弃这俗世,最悲观却常常眼含希望之光,他们复杂多样,在现实中混合,在梦境中重合。他们分不开这似我非我还是我的多个自我,也劈不开这混沌的天地,他们靠自己,困守一座城池。但不管他们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我都要表达我十分的敬意,毕竟,我只是个无家可归,无处可守的流浪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