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师。
本科同学。
在南京工作。
前几天咨询了我下关于南京购房的问题,并且约定,周末碰个面聊聊,再一起吃个饭。
如约,而至。
江哥购房属于刚需,既然是刚需,那选择范围就有限了,同时也就好选了,不再那么盲目,就那几个板块,一对比就知道该买哪个,哪个最适合自己。
周日早上,我先去地铁站接上江哥,然后直奔楼盘去。
离南京市区较近的刚需盘基本上都要在两万五到三万之间,精装修。
稍微偏一点的可能要便宜点,但也要在两万左右了,那位置呢?可能距离市中心有二三十公里,甚至更远。
那对上班族来说就不太合适了。
所以大部分上班族只能咬咬牙,尽量买个近点的,过渡一下。
南京城东有几个刚需板块,离市区很近,大概十来公里。
弊端是,商业配套不是很丰富,地铁交通欠佳,生活上可能有点不方便。
好处是,环境很好,适合居住,像麒麟板块,青龙山生态城,这两块地方就是如此,到处是青山绿水,而且地大物博,不用担心拥挤。
在江哥来之前,他在网上就了解到了这两块地方了,那于我而言就简单了,我只负责把他带过去,顺便介绍一下周边环境及我购房的一些经验就好了。
到楼盘后,销售顾问向江哥介绍了下大概楼盘情况,算了一下报价。
在算报价的时候,我觉得很恍惚,相比几年前,同样的首付,现在只能买一半的面积,而且按揭还不低,房价涨的怎能如此现实?!
但不买还不行,都是这个价,你不买有人买。
算完报价,销售员接着带我们去看了样板房。
江哥不愧是结构设计师出身,到楼盘后,以专业性角度指出了一些问题来,不禁让销售员觉得很意外:完了,这下不能忽悠了。
我买过不少大件东西,深刻体会到买的不如卖的精这句话。
以至于我现在不敢轻易相信任何陌生销售员。
江哥也是如此,很警惕,轻易不会下定金,得多看多比较才能决定。
我们一口气看了三个楼盘,好坏想必江哥心里也有数了。
在看第三个楼盘时,因为这个业务员之前我没见过,也是我第一次看的楼盘,于是我向销售员提了几个问题,结果咋着?销售员竟然问我是不是同行?是不是过来考察的?我也顺口应了他句,说,是。结果销售员有点生气的说,早说呀,浪费了我一个坑位。
接下来我就没说话了,因为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合格的销售员,如果我是领导过来暗访的话,那这个同事可能就被pass了。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合格的业务员,不管对方是谁,都应该把他当作客户一样对待,哪怕他是过来套你机密的,你该说的也得说,得有一个最起码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
更何况,我还真是一个顾客过来买房的?!
两军交战,比的就是那个气势,那个气场,如果在气场上就败了,那后面就不用谈了。
前两天,东东回来了一趟,恰好那天我没事,带他去踩了踩楼盘,中途又去了趟4S店。
东东可能受我的影响有点大,把格局放开了,立志要先买一辆奔驰车,就连手机屏幕都换成了买奔驰车的目标。
于是我就对他说,既然想买,那就去看看呀,去试驾一圈,感受感受,看需要准备多少钱,以后就奔着这个目标去。
起初,他不好意思,不愿意去,意思是没钱没有底气。
于是我又说,你就尽管大大方方地走进大门,保管有人热心接待你,谁知道你口袋里有没有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在锻炼你的气场,当你和那些老板们谈生意时,上去气场就败了,你还怎么谈?
东东貌似被我鼓舞动了,打开车门,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售车大厅。
这就好比什么呢?
在你特别内急的情况下,正好路过一家五星级酒店,你敢不敢进去方便呢?
事实上,大多数人是不好意思的。
因为脸皮薄。
然而脸皮薄对于一个业务员来说是个最致命的弱点。
它直接决定了你适不适合做业务员。
好在,我脸皮够厚。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