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月6日随笔

1月6日随笔

作者: 一个普通的笨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1-05 10:39 被阅读0次

    继续这本《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五篇。

    今天思考点什么呢?接着上一篇反思梳理一下自己对读书和写字的看法吧。我认为读书和写字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改变谁?改变自己。那么这件事就是向内的,与他人无关的。只有我们自己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所有你在读这本书过程中得到的启发都与这本书有关。你所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得到的改变,也都应该归功于这本书。因为没有你读这本书的过程,你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改变。

    我们的收获与启发,不见得都和书的内容有关。因为你读书的过程是涉及很多方面的。不只是书的内容,你读书时的状态,你所处的读书的环境等,都会对你会有什么收获有影响。当你在为孩子教育烦恼的时候,你读的书就可能给你一些教育问题的启发。在你为投资亏钱的时候,读书就可能给你一些投资方面的启发。而那些不曾出现在你生活里的烦恼,你也不会去你读的书中寻找答案。

    不只是读书,我们做的所有事情,实现的都是一种我们自身与环境的相互匹配。只不过因为每本书都有一个主要涉及的方面,所以你的启发也都大概率集中在一个范围内。

    比如我现在写笔记的这本书《收益递增》,虽然作者写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但是他要解决的还主要是经济问题。

    昨天在思考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到一个问题,差点忘了。就是你要建立起来你自己的知识框架。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知识体系就是有框架的。有了框架之后就可以往里面填充,丰富相应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不断的拓展框架,让你的这个体系更丰富。你看我读书的过程也是在做这件事情。广度是为了建立框架,深度是为了增加内容。

    我曾有个比喻,我们的认知框架就好像是个渔网。你的这个网越大,网眼越密,那你可以抓到的鱼也就越多。还像是显示器的大小和分辨率,你的这个框架越大,知识越丰富。你所能感受到的世界也就越大越丰富,细腻,真实。这还像是一个非常大条的人,他是可以少了很多烦恼,但他也会错过很多机会。

    不能再胡思乱想了,开始翻书吧,要不今天又过去了。我理解的这本书就是一个课件或是教材。我们一般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反正我喜欢那些知识渊博的,可以把课讲的丰富多彩。不但讲知识本身,还会讲很多其它相关的东西。让你对所学建立起来一个更立体的认知。本来这个世界就不是孤立的,那么当你整体的去认识时,更会看到原貌与全貌。

    第一讲收益递增现象。

    一,课程概述。就是一个建立框架的过程。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先对一个事物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对细节进行深入学习。这样可以不让自己迷茫,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我们对于未知是恐惧的,当我们感觉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的时候,可以更专注于学习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也进一步拓展了我的书单。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建立框架的过程。当你看到了,知道了这个框架。那么你也就知道自己缺少哪个方面的知识了。你就可以按图索骥,去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二,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及基本问题。

    作者的观点是中国问题的独特性,首先在于“文化-政治-经济”的三重转型期。我的理解是,我们国家进去快速发展期后,原有的各种经验,制度,方法等已经有一些东西不再适应现在的具体情况了。虽然深层次的东西还是没变的,但也需要产生一些新东西来适应,或是促进新的发展了。我认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发展太快了。缓慢的发展问题在形成的过程中就得到解决了,发展会给你充足的时间。快速的发展会让问题实现一个积累,以一些更大的矛盾形式出现。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可能更为的激烈。

    所以我们国家的各种政策才会更加的谨慎。发展变化本来就快,如果你的政策再跟着也一起快,那么反应可能就是更加的激烈,超出我们的可控范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优势,同时也是一种劣势。船小好调头,船大就要谨慎,如果误入歧途可能都没有了掉头的机会。你看所有事关重大的政策都是先试点,等运行成熟了,再推广。牺牲一部分效率来换取更大的安全性。

    一是发展的快需要转型,二就是转型涉及的范围也广。快速发展带来的改变是全面的,所以转型也是要全面的。不过我认为的转型还是要谨慎为之。可以转,也需要转,但是要谨慎,和逐步进行。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改变,不能求快,稳定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月6日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tj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