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身为运营人,假如看不清流行潮,那谈何制造流行?

身为运营人,假如看不清流行潮,那谈何制造流行?

作者: 金肉肉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17:31 被阅读0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问:

    • 为何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忽然就成为了所谓的网红品牌?
    • 为何一句简单的话,瞬间会成为整个网络的口头禅?
    • 为何很多现象级的潮流总是无可阻挡般被引爆?
    • 为何自己费尽心力策划的活动,总是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收效甚微?

    这些问题,我们也总是能够找到答案的,比如说一个忽然流行起来的网红品牌,我们可以说因为它投入很多营销费用,品牌方在小红书、抖音等各大平台种草,找很多网红发视频等等。

    这些可能是原因,但也许还不是其背后真正的核心原因。

    《引爆点》一书中列举了很多的流行现象,从一款暇步士鞋的流行潮到流行病、从小朋友都爱看的儿童节目到纽约犯罪潮、从吸烟流行潮到自杀流行潮等等案例来剖析流行背后的规则。

    于是,便形成了贯穿全书的引爆流行的3法则:

    1.个别人物法则: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2.附着力因素法则

    3.环境威力法则

    《引爆点》是加拿大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Malcolm T.Gladwell的成名作,作为一本畅销书,这本数确实可以作为我们营销运营人的一本思维入门读物。它不是教你如何做出成功营销策划的方法论和实操技巧,但确是一些指导思想。


    引爆点

    营销中的信息媒介——个别人物法则: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仗,保罗·里维尔的消息传播起到了传奇般的作用,为什么是保罗·里维尔,而不是他们肩负同样使命的威廉·戴维斯?

    这便是个别人物法则中联系员的作用,在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的情况下,信息传播通过的这个联系员非常重要,就目前互联网营销来说也可以是媒介。这个媒介并不是谁都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很多KOL在在营销链路中很有话语权;为什么早期的广告在都选择权威媒体。

    这个联系员一定是要有某些影响力的,简单来说,他能够使人相信,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联系到其他的联系员,是一个纽带。书中也说到,我们每个人身边可能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联系员的存在,会发现自己的很多朋友都跟这位联系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个别人物法则中提到的内行就是另外一种形态,内行就如字面的意思一样,你想买个手机,你会想到你朋友当中的谁去咨询,他往往会给你非常中肯的建议,这就是内行的效应,很多互联网垂直行业KOL也都充当着内行的角色。

    推销员就是除了联系员和内行的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我们知道联系员和内行的特殊性,会让信息有通过他们有效的传播,但是推销员就是完全凭借自身的推销能力,将信息传播出去,让人信服,这就是推销员的力量。

    因此,在营销中我将个别人物法则都称之为信息媒介,如何选择媒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或者说如果要自己的做媒介,也就是自媒体,你想让你的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方向:

    联系员可以简单理解为有很多的资源,善于并乐于结交各式各样的群体;内行在某一个或者多个领域内知识积累非常丰富,有着这方面的权威;推销员就是自己的推销能力特别强,总是能够把别人不信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技巧或者人格魅力让别人信服并买单。

    信息本身是否具备传播的基因——附着力因素法则


    刚才讲的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这个因素主要强调的就是信息本身是否具有被传播的基因?

    你今天跟朋友说:我吃了一碗螺蛳粉。这样一条信息,会在你的朋友圈被传播吗?因为它不具备传播的基因,当然如果你已经是1年不吃饭,每天只喝水,而且你的朋友圈都知道的话,可能会瞬间造成传播,当然这是我们下一个要分析的因素(环境威力法则)了。

    书中作者举了好几个案例来说名附着力因素法则,比如《芝麻街》、《蓝狗线索》电视节目,在案例中,做为信息的制造者节目策划方,都在绞尽脑汁打磨节目本身,在每个细节上做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且不断的做实验和测试,这才成就了这两个节目的风靡。

    在互联网营销当中,我们的消息形式可能是一则文案、一篇海报或者一段视频,这就需要我们按照附着力法则打磨我们的内容,因此,我们也会看到很多文章告诉你怎么去写一篇好的文案、做一则能够引发传播的视频,他们都有些什么套路,我自己就看过很多,比如李叫兽、三节课的。

    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天时地利——环境威力法则


    书中作者提到的引爆流行3法则的环境威力法则,我把它比喻为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天时地利”,也就是我们想要传播的信息所处的环境,我举得稳重举的几个例子都还比较贴切的。

    一个是纽约的犯罪潮,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平、贫富差距、教育等等大环境的因素造就的犯罪,但事实上造成纽约的犯罪比例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因素的改变,而是从一个小小的纽约地铁的环境改变开始的,这也是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信息传播的环境因素往往是一些细小的因素成为信息传播的引爆点。

    书中提到的破窗理论也与该因素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在我们的互联网的营销和运营当中,我们也要善于发现这些细小但是又起着引爆作用的因素。我之前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个个人的营销策划活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就是“捉色厨子”,起初我都觉得是一个正常现象,后面才发现也是一场策划的营销活动,事件的主人公因此也涨粉无数。

    总结


    由于写文章不宜写的太长,太长了大家愿意花时间去看,所以也就写到这里的,这本书虽然是很多年前的所写,当时也没有那么多互联网营销潮流,但是就是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营销人员一些借鉴意义,书中不太偏理论解释,而是通过案例来分析背后的逻辑,可以作为思维方法来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为运营人,假如看不清流行潮,那谈何制造流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zc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