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久远,有些记忆都模糊了,也有可能还记错了,就当是胡言乱语吧。
我们村子小,那时候就两三百个人口,学校自然也是很难像样。
我在村里最初的小学读了一年级,之后那个小学就拆了,拆了旧的,新的还没盖好,于是就到院子比较大的村民家上课,没有黑板,光听就是了。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一层的砖头学校盖好了,忘了是几间教室,反正是使用了两间,一间一年级,一间同时放着二年级和三年级。为什么要放一起?应该是因为老师不够吧,最多的时候总共也就两个老师,放一起老师可以同时管着。老师大多是代课老师,听说待遇不好,所以来了又走,走了再换,换了再走,似乎只要有初中学历就可以来给我们上课了,记得也叫村民来上过课,我还被他抓着挂过墙上,似乎是因为我质疑对方了……
影响最深刻的事情是,某个冬天,只要天晴,有个老师就让我们搬着凳子在户外读,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照得大家都眯着眼看书,一个班级九个学生一边读着小兴安岭,一边偷看村民劳作。
到了四年级,村里就没老师了,只能去外村读,路程大概五公里?村里上四五六年级的孩子都是星期一早晨五点多起床,吃完饭就背着口粮往学校赶。那时候的我个子特别瘦小,还要背着大米和酸菜走那么远的路,有的时候真的是哭一路,太累了,到了学校放下书包那一刻,瞬间觉得自己轻得可以飘起来。周三下午放学后,还得回家一晚,因为菜只能带两三天,毕竟都没热过,会坏,得回家再带些米和菜,第二天一早继续赶去学校。夏天难熬是因为天气炎热,菜总是坏了,坏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吃,而冬天难熬,则是因为菜太冰了,大家都是饭盒一打开,趁饭还热着赶紧把冷冰冰的菜往里面拌一拌,油就能融化一些,刚好可以吃。那时候一星期的零花钱是一块钱,有时候食堂饭没煮熟,会花个三毛钱买包泡面吃,泡面可真好吃呀,剩下的零花钱一般都省着,等周五拿回家交回父母手中。
印象中,有个食堂阿姨因为觉得老哥乖巧,对我们兄妹也偏爱一些,曾经给我和老哥煎过鸡蛋吃,这么多年,一些对她心怀感激,谢谢!
到外村读书,总会遇到被排挤的状况,比如同学往我的新书上涂抹泥巴,比如校长在大会上动不动就喊着某某村的都赶紧滚回去,要读书自己回家带桌椅来,比如……
好在那时候从不觉的苦,因为村里的孩子都是这么过的,而且,小朋友们在一起的乐趣也是非常多的。只不过,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乡下的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我的小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