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移动设计

作者: 嘎嘎开心 | 来源:发表于2022-07-07 10:23 被阅读0次

    假设您有一个移动应用程序的想法。开发一种主要有 3 种选择。您可以创建本机应用程序、混合应用程序或移动响应网站,以提供与应用程序相同的用户体验。

    每个选项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选择路径时,您应该考虑目标受众的预算、团队技能、时间安排和设备偏好等因素。例如,混合和原生应用程序需要用户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找到和下载,而 Web 应用程序很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Web 应用程序缺乏原生感觉,可能会降低用户的期望,甚至影响整体用户体验。

    什么是原生应用

    本机应用程序 旨在仅在特定的移动操作系统上运行,而不能在运行其他操作系统的设备上运行。例如,如果开发人员为 iOS 创建应用程序,Android 用户将无法使用该应用程序。原生应用程序的主要优势在于,如果开发得当,它们可以在原生操作系统上流畅运行。在您押注这种类型的移动开发之前,请考虑一下它的缺点:

    开发费用

    开发原生应用程序需要专业技能。如果您创建了本机 iOS 应用程序,后来又决定还需要适用于 Android 或 Windows 的应用程序,则成本会更高。

    维护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维护原生应用程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必须在不同平台上处理相同信息的多个版本。应用程序需要定期更新、打包并放置在应用商店中。

    内容限制政策和费用

    原生应用的开发团队必须处理应用商店的内容限制,并在上传应用之前获得他们的批准。此外,苹果的应用商店收取 30% 的订阅费,这对应用的收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劣势。

    原生应用也不易被发现,并且交互成本更高。

    原生应用程序的优势

    如果开发得当, 原生应用程序 可以在使用特定操作系统的设备上顺畅运行。因此,原生应用程序最显着的优势之一是可以访问所有特定于设备的功能,包括 GPS、相机、手势、加速度计、指南针、联系人和通知。

    另外,它们可以离线运行。相比之下,Web 应用程序不支持通知和复杂的手势,并且不会在后台或没有互联网连接时运行。

    此外,本机应用程序提供了与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一致的更好的用户体验。例如,如果您是 iOS 用户,您会习惯于特定的原生 UI 组件和特定于设备的交互。这就是为什么原生应用程序感觉更熟悉并允许用户更快地完成任务的原因。

    混合应用

    混合应用程序 旨在在多个平台上运行并使用单一标准代码语言,如 C# 或 HTML5 和 JavaScript 的组合。与原生应用程序一样,它们可以从应用程序商店下载,并且可以访问许多设备功能,例如通知、手势或 GPS。

    好消息是用户几乎看不到混合应用和原生应用之间的任何区别。他们只关心获得积极的用户体验。此外,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所需操作系统的正确插件管理特定于设备的交互。

    但是,插件可以实现的功能是有限的,一些复杂的交互可能会带来挑战并且需要更多的成本。

    iOS 原生应用设计标准

    人机界面指南 (HIG) 是一份软件开发文档,它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组建议和规范。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开发人员创建具有出色用户体验的视觉和功能一致、直观且可访问的数字界面。

    大多数指南仅限于为特定桌面环境或操作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定义视觉设计和行为。例如, iOS 人机界面指南 定义区分 iOS 与其他平台的核心主题、设计原则、UI 元素的外观和感觉、导航、排版和其他约定。

    此类指南文档的其他示例包括适用于 Windows Phone 的设计库或适用于桌面环境的 Ubuntu 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Android原生应用设计标准

    与 iOS 一样,Android 开发人员也有用于保持一致的应用程序外观和行为的指南,称为Material Design guidelines. 为什么设计师应该遵循这些准则?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设计原则和用户习惯的原生元素。了解这些指南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了解用户行为并创建直观、可学习的应用程序。此外,遵循这些原则可确保更快、更便宜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iOS 和 Android 是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之间的主要区别包括:

    测量单位

    iOS 开发人员使用点 (pt),而 Android 开发人员使用 dips(dp,或与密度无关的像素)测量元素。

    排版

    iOS 使用 San Francisco 字体,而 Android 使用 Roboto。

    触摸目标区域

    iOS 应用程序的最小可访问尺寸为 44x44pt,而 Android 应用程序为 48x48dp。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iOS 和 Android 应用程序使用不同的导航模式、阴影和其他设计元素。

    在决定为您的应用使用哪个平台时,请记住 iOS 用户的购买力是 Android 用户的 5 倍

    本机应用程序中的错误

    Web 应用程序可以依靠浏览器来处理诸如连接不良、页面不存在或服务器错误等问题。这些可能不是最好的系统消息,但它们有效并且总比没有好。

    应用程序不是浏览器。这意味着原生应用程序必须自己解决错误并清楚地传达问题,因此用户无需怀疑应用程序、设备或连接是否发生了问题。

    设计人员应与 UX 编写人员和开发人员合作,找到预测问题的方法,并针对离线状态、服务故障或互联网连接不良等情况生成有意义且有用的警告和错误消息。

    此外,考虑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用户体验、后台应用程序的行为、最小化用户输入的方法以及内容优先级是一件好事,这样用户就不会感到不知所措。

    本机应用程序中的导航

    导航方面,iOS 和 Android 的想法不同。如果您设计本机应用程序,则必须遵循特定操作系统常见的最佳导航实践。它使应用程序更直观,减少认知负担,并建立更多信任。

    让我们谈谈平台之间的主要区别:

    主要导航

    在 iOS 应用程序上,主要目的地被放置为底部的标签选项卡 (2-5)。相反,Android 应用程序上的相同主要目的地通常更分散在整个界面中,可以在导航抽屉的汉堡按钮后面、搜索栏中或以浮动操作按钮的形式找到。请注意,最近的 Android 应用程序也使用底部导航(标签栏),因此差异在这里消失了。

    操作菜单

    在 iOS 上,可以从页面上的任何位置触发操作菜单并从底部向上滑动。在 Android 上,单击“更多”图标后会出现一个溢出菜单。上下文菜单在操作系统上也有不同的行为。在 iOS 上,它们是通过长按元素触发的。一个带有相关操作的小上下文菜单出现并模糊了背景。在 Android 上,此类菜单会在按下“更多”图标时出现并覆盖图标本身。

    后退按钮

    要后退一步,iOS 用户应该按下一个包含上一页名称和左上角 V 形(有时称为“返回”)的按钮。如果它是模态视图或全屏视图,用户可以通过向下滑动屏幕内容或按取消/完成来关闭它。在 Android 上,用户在同一位置有一个箭头按钮,或者他们可以单击屏幕下方的永久返回按钮

    放弃使用

    应用程序市场正在迅速增长,保持用户参与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一个应用程序一开始就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看起来不够可信,用户不会手下留情。统计数据显示,25% 的用户在第一次访问后不再使用应用程序。

    设计师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持用户对应用的兴趣和参与度?

    引导页

    有句老话不能给人留下两次第一印象,这对移动应用程序来说很有意义。即使您认为您的应用具有出色的用户体验,也请务必为用户提供快速介绍。它可以是一些欢迎屏幕、工具提示或有用的空白页面,其中包含带有清晰标签和解释性文本的突出按钮,以促使用户采取行动。

    应用内消息

    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时会遇到应用内消息。它们可能包含功能公告、应用程序更新、折扣公告,或者也是入门的一部分。当应用内消息具有上下文且针对性强时,它们可能对吸引用户非常有益。与推送通知相比,应用内消息没有任何字符限制,可以更加个性化。

    推送通知

    推送通知比应用内消息更具侵入性,但实际上可能不太明显。人们在手机上安装了如此多的应用程序,以至于他们习惯于忽略推送通知甚至将其关闭。开发人员应与设计师和营销人员合作,设计有用、直接和时效性的推送消息。

    混合应用的优势

    混合应用程序的流行  来自于它们能够以比原生应用程序更少的开发成本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为了在不同的移动操作系统上开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无需重新发明轮子。他们可以在所有移动平台上使用相同的 HTML 代码组件。

    相比之下,要开发原生应用程序,您需要了解 Swift 或 Objective C(用于 iOS 开发)或 Java 或 Kotlin(用于 Android 开发)所有细节的专家。

    混合应用程序通常被视为打包在本机包装器中的 Web 应用程序,并结合了 Web 和本机应用程序的功能。公司经常使用混合应用程序来创建现有网页的副本并进入应用程序商店,而不会在开发原生 iOS 或 Android 应用程序上浪费太多资源。

    混合应用程序的局限性可能包括缺乏原生应用程序的感觉、有限的用户体验和较慢的性能。

    混合应用程序需要更多测试,以确保应用程序在各种设备上都能正常工作并看起来不错。

    以上内容为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移动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bc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