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跨界
敬仁经过对白面书生和小江北的治疗,使他对盘尼西林和磺胺药的作用有了认识。他还到山东路上的仁济医院进行了考察,到打针室观察了护士的打针操作过程,对西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西医结合看样子是从民国就开始了,侬看敬仁的师傅冯老是自学中医成才的,然而向开西医诊所的朋友陈医生学习了打针,还会用盘尼西林来治疗花柳病,我认为这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的案例。是否开了中西医结合的先例我不敢讲,不过冯老发扬光大我敢讲额,因为他把中西医结合的经验传给了徒弟胡敬仁。而徒弟也确实从盘尼西林光大到了磺胺药片。
“纵览历史,最灿烂的文化冲突、到最强烈的社会冲突,最残忍的对抗冲突表现在两个时代——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就是清末民初,清末民初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也可以说,是东西文明的冲突。”这句话可不是我讲的,是一位历史学家讲的。
这花柳病与盘尼西林是否也是一种中西文化的冲突,从而使清朝镶黄旗的后代学会了用洋人的针筒打针,还知道了西药盘尼西林能治疗花柳病。这种冲突不是残忍的对抗冲突,而是一种文明冲突,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冲突,结果是一种双赢的冲突。
敬仁在师傅的笔记本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记录:“对于花柳病,我用过花柳败毒丸和花柳解毒丸,收效甚微,而用了盘尼西林疗效显著。”所以到了敬仁手里对于花柳病他就直接用盘尼西林来治疗了。
敬仁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现在再读中医书籍应该不难理解,然而他又在教会学校里接受过西方文化的教育,这是否会产生中西文化的冲突,我看未必,不是有句俗话叫:学贯中西吗?还有一句叫: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没有接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冯老都能接受西方的现代医学,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的徒弟接受过西方文化的教育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后来用链霉素来治疗痨病,就是结核病,在社会上人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对于医生来说只要能治好病,就是最佳的选择,管他是中医还是西医,谁学谁也并不重要。
注批:侬看,现在到医院里去看西医,西医医生多少总要开几盒中成药给侬额,西医医生是否有中医行医执照,据说90%以上是没有的。现在额中医医生要规矩多了,侬如果生花柳病要求用盘尼西林,基本上是会被拒绝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