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餐桌上的中国史(八)

餐桌上的中国史(八)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24-04-10 23:52 被阅读0次

    煎饺和锅贴属于同类,它们出现要比蒸饺再晚一些。在《山家清供》中有记载过一种“胜肉夹”用笋,菌菇,松子,胡桃以及酱和香料混合在一起最后用水活面做成夹子。南宋的《中馈录》里把这样的夹子用油煎熟,这应该就是煎饺。《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提过一种类似的食物。不过这种面团里会加入香油并且用热水烫熟面粉,最后会把揉好的面团摊凉擀成皮,包入馅料,用小盏压成半月形,煎熟以后端上宴席,四只为一份,这就非常接近现代的煎饺。

    “驼峰角儿”和“烙面角儿”也跟煎饺比较相似。前者用黄油,羊油,猪油与小麦粉一起或成面团。后者就是直接用温水加小麦粉或成面团。它们都是放在炉子里烤熟的食物,能够保存比较长的时间。有点像现代的起酥类馅饼这样的干点心。“鹅眉夹儿”“细馅夹儿”“笋肉夹儿”“油炸夹儿”“金铤夹儿”“江雨夹儿”都是在《梦梁录·荤素从食店》里记载的半月形食品,是用两枚饼皮包裹馅料,有些像现在的三明治。

    清代薛宝辰《素食说略》里有饼这一类目也提到了煎饺。里面的做法就是现在的锅贴,油煎的时候还要加些水,在陕西也叫水津包子。清代以后饺子有时候也被称为“包子”南方也叫它“水角子”。在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记录的水饺在京师称为“扁食”,到元旦还称为“子孙饽饽”。袁枚去广东的时候饺子还有一个外国名字被他翻译过来叫“颠不棱”,这是广东饺子的英语读法。还有苏州的饺子是以油酥活的面,杭州饺子叫做“峨眉饺”,这些也都被他记录在《随园食单补证》里。

    虽然有这么多关于饺子的记录,但是饺子是否起源于中国这个还不能确定。现在考古发现吐鲁番盆地的古墓里有唐代的饺子子,但不能证明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饺子。由于小麦大麦和燕麦,最早都产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所布达米亚平原,那里种植小麦的历史要比中国早得多。在西域有许多国家都有类似饺子的食品。可能是唐朝通过通过做生意。

    用小麦粉做出扁平的面食是在汉代后期出现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饼”。还有像今天的披萨,馕之类的食物,也是原来从西域传进来的,过去称之为“胡饼”。《续汉书》里汉灵帝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皇帝,他喜欢游牧民族的文化,很喜欢吃“胡饼”,所以在洛阳的贵族中也很盛行。虽然并不清楚这种用小麦摊成圆形烤制的饼是从哪里传入的,不过在上面撒上芝麻应该是汉人的加料改良,就成了后来的芝麻烧饼,后来小麦粉里还加入了葱花,烤出来更加香气四溢。为了制作“胡饼”还出现了一种炉子,捏好的面粉胚子就是贴在炉子的壁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餐桌上的中国史(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dc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