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视觉系读书笔记每周500字
个庐随笔第52期/取“巧”应“变”

个庐随笔第52期/取“巧”应“变”

作者: 个庐艺术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0:57 被阅读6次

机巧,既指机敏灵巧、机智巧妙,也指狡黠和机谋诡诈。

取巧,既指用巧妙的手段谋求私利或躲避困难,也指以狡猾的手段避免繁难或谋得利益。

无论机巧还是取巧,都关系到一个“巧”字。

个庐作品  猫眼看人  134×50cm   2013年

机变,是指随机应变、机智灵活。

权变,是指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

机变、权变,字眼是 “变”。

无论是机巧、取巧,还是机变、权变,如果能从中取“巧”应“变”,就是“巧变”。巧变的事例窃以为似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关羽“温酒斩华雄”最为典型。

个庐作品  好奇易专注难 二者兼得可成事 100×21cm 2012年

东汉末年能打能杀号称吕布之下第一人的华雄,史籍上没有记载有多厉害,但他那时已是董卓手下的一个都督(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或是相当于现代的方面军司令)。

斩杀华雄的关羽呢?其时仅仅是跟随刘备的一个马弓手(骑在马上的弓箭手,是一个县令手下小官官职的名称,相当于后来的捕头)。斩华雄之前,关羽曾与刘备、张飞三人联手,在虎牢关大战吕布一人而打成平手。由此可见,关羽和吕布相比,武艺实力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样,即便是与吕布之下第一人的华雄相比,也应该有着很大的差异。

个庐作品  萌宠憨态堪可怜 134×68cm  2017年

作为公认的吕布之下第一人的华雄,兹时已在汜水关抵挡了袁、孙、曹等十八路诸侯联军的进攻,偷袭孙坚营寨,大败孙坚军,斩了孙坚的大将祖茂。后来又连斩袁绍部下俞涉、潘凤两员大将,其风头之劲让诸侯联军司令们都慌了神。这时名不见经传的马弓手关羽自告奋勇出战华雄,并且在曹操为他斟酒助威时很自信的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接着“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个庐作品  看在眼里 想在心头 134×34.5cm 2013年

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关羽真的是那么厉害么?No,no,no,不是他厉害,而是他懂得巧变。

因为——

1,     关羽知道华雄的厉害,但华雄却不知道关羽是何许人也,更不会知道仅仅是马弓手的关羽曾经有何武功战绩。

2,     关羽知道他一出马,华雄必然会因不认识他而纳闷,必然会心存疑虑,必然会按照骑士时代必须的的江湖规矩连连问他,“来者何人?”“来将通名!”

3,     关羽知道这些“知道”后,自然不会理睬华雄的骑士询问以及江湖规矩,而是趁着马快,在自己的“知道”与华雄的“纳闷”和“疑虑”的时间差中,一刀斩了这个倒霉鬼的脑袋。

个庐作品  避鼠神猫 50×40cm 2013年

结果——

讲究骑士风度和江湖规矩的华雄至死都不知道来者姓甚名谁,是从哪里钻出来的骁勇大将,在纳闷和疑虑之中还没回过神来就稀里糊涂的被斩首于关羽那巧变的青龙偃月刀下。

巧变如何?呵呵,诸事可为,还可杀劲敌……

个庐作品  夜色苍茫 鼠辈难逃 68.5×46cm 2018年

相关文章

  • 个庐随笔第52期/取“巧”应“变”

    机巧,既指机敏灵巧、机智巧妙,也指狡黠和机谋诡诈。 取巧,既指用巧妙的手段谋求私利或躲避困难,也指以狡猾的手段避免...

  • 【个庐随笔】第40期/“尸”变

    个庐作品 静候佳音(局部)2006年 “尸变”,一看到这个词汇,总是有点瘆人。 可是,此“尸”非彼“屍”。 甲骨...

  • 2018-03-25

    个庐随笔/我为卿狂 个庐作品 “疯” 丁酉...

  • 2019-08-07

    权、巧、应、变,是应变的四步功夫

  • 团队文化——自我异变

    如果只取一个字的话,我取“变” 以万变应不变:跟随环境的变化,但是回归变质,它是不变的 比如产品、开发,会提出一个...

  •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以变应不变,以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以万变应万变。

  • 个庐随笔第51期/水 · 土

    水土,既指地面上的水和土,又泛指环境和气候,即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条件。 所以,《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有“桔生淮南则...

  • 个庐随笔/欲罢不能

    刘德扬作品 欲罢不能 No.1 以纸本为介质的任何水墨语言或图象方式,工写之间,不外乎涂鸦者个人的审美趣向或是调侃...

  • 吉庐

    置一草舍,取名"吉庐",旨在讲个事事平安,也应了阿爸取的名字"喆"字的一边。平安有了,姥姥就在小名上添了"顺",连...

  • 个庐随笔第61期/鲤鱼争变化

    原创:刘德扬个庐艺术空间1周前 齐白石 鲤鱼争变化 齐白石这幅作品,哪怕是黄口小儿都知道画的是青蛙。但是,画面上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庐随笔第52期/取“巧”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ff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