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够否认,一个成年人在社会当中所承担的角色,在家里是父母的角色,在外面可能是职务上的角色,你是谁谁谁的领导,你又是谁谁谁的下属,你市场当中,你可能既是扮演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出了大门你可能又是在扮演一个消费者的角色,这一刻你在为别人服务,下一刻就有可能变成别人为你服务。角色跟角色之间的转换,既是突如其来的,也是循序渐进的。
角色的相互转换过程当中,不知道是人没有意识到还是角色扮演得过于难以自拔,尤其是越深入到一个角色当中去的时候。比如《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一九九三年在“国际大专辩论赛”中获胜并荣获“最佳辩手”称号,给了很多人一个固定角色的形象就是,这个人会说话,他的同事或者朋友跟他交流,跟你讨论问题,发生什么争执的时候别人就说,你看你看,他又来,你说不过他的。为此使得他在言论上多少都有一些收敛。
广义上而言,男生女生这样的性别,也有其作为男生或者作为女生固有的一种角色,性别也能用角色来看待,作为男生的角色所持有的思维方式和作为女生的角色所持有的思维方式是进化过程当中带过来的,这也就使得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男生的角度和女生的角度看法不一致的情况,男生角色是狩猎型的思维方式,强调一击既中,而女生角色则是采摘型的思维方式,重在挑挑拣拣。超市购物亦或者是买衣服买鞋子,往往选一两个小时是正常的。这种基因里带的,只能通过磨合和互相把握分寸感。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职场上到生活中的一种角色转换,尤其是对于沉浸在工作当中的人而言,这种转换变得越来越困难。
比如就我另一半而言,生活常常用编程思维来指导,包括说话方式和处事态度,因为编程工作最忌讳的是摸棱两可,程序代码是人和机器交流的方式,机器你说一就是一,你说二就是二,即便是有的时候一有的时候二,只要能说清楚,程序都是能够做到的,做不到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二,人都不清楚还怎么让机器清楚。在此思维方式之下,下了班角色没有转换回来,就一定要在生活当中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可是现实生活有的时候就是摸棱两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角色转换的要求就是要变得更柔性一些,更软一些,更灵活一些,这是他遇到的角色转换的问题。
同样是角色转换的问题再举一个例子,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专业地讲,不论是行为方式还是思维方式甚至对待孩子的语气态度都是应该更贴近于小孩子,你需要知道孩子怎么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想,还要模仿孩子说话的语气态度与其交流,甚至小孩子做什么你都跟着一起做才能感同身受,这是我所认为的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那此类工作者如果出了幼儿园,如果下了班,如果回到家,角色没有得到及时地转换,就有可能带着小孩子简单的思维模型来应付成年人的世界,这就一定会有冲突矛盾的地方,不是把问题想得简单了就是把问题想得复杂了,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
据说,乔布斯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转到一个消费者的角色只需要用几秒钟的时间,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则是几分钟的时间,至于说这个时间是怎么计算的,准确不准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角色的转换这个动作,既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也需要正视和行动。
美国店铺的大门门顶上经常有一个铃铛,进来和出去的人随着大门的推来推去就会发出叮铃铃的响声,这个声音不仅仅是告诉店家有客人来了,同时也是不经意之间的一种角色转换的提醒,提醒进门的人,此刻你是一个消费者的角色,提醒出门的人,你的消费者角色需要转换了。进门前你可能是一个服务提供者,进门之后,你就可以带着消费者的角色消费店里的服务。那个门铃,就是一个提醒。亦或者是手上带着橡胶圈,出了公司大门拉起来甩手腕几次,提醒自己角色要转换了,进了公司大门,也拉甩几次提醒自己。
什么方式提醒不重要,重要的是角色转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