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亮前的胡思乱想

天亮前的胡思乱想

作者: 帆小帆小帆小帆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07:39 被阅读0次

          双脚摩挲着干燥的床单和被子的触觉很舒服,受凉之后隐隐作痛的膝盖在被子里也得到了温暖地关照,房间里安静的只能听到加湿器吐气的声音。左手胡乱在身边摸一阵找到手机,又是3点多,也不知道是这近半年来的第几次。

            睡不着的时候就写几句跟自己聊会儿天打发时间,高中毕业之后就很少写东西了,整个大学写的日记可能也不够两本。偶尔看看以前写的东西,常常有一种想钻进地缝的羞耻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跃然纸上。从流水账到矫情做作的忸怩心思再到终于能发自内心审视自己,发现每当自己竭力想证明什么而用力过猛的时候往往都会带来回头时持续的后悔,也越来越明白“真实的东西自有万钧的力量”究竟意味着什么——能经过岁月洪荒冲刷却依然舒服的温度。 

            记得小时候写到自己的时候,定义往往都是“乐观开朗”,现在想来有些唏嘘,那时候那个有些机灵又很活泼的女孩儿的影子在我身上快消失殆尽。其实骨子里是个“悲观主义者”吧,当然这也是后来用很多年很多事情才得出的结论。至于这不同认知之间的鸿沟究竟从何而来,我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可我始终相信,每一个性格都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只是自身固有的很多面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的此消彼长。而成熟之后复杂与平整并行不悖可能来源于对于掩饰自己这一技巧的熟练运用,有时候甚至骗得自己也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实的自己。

            其实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结其实很早就显露在小时候每次爸妈出门都一定会说的那一声“再见”里;在后来每一个明知说了对方会开心但自己有可能达不到的承诺的欲言又止里;在站在话题中心背负期望却犹如被扒了皮的兔子一样浑身刺疼的触感里;在自己容易靠近却难亲近的疏离和防备以及那些郑重其事却缄默不言的原则里。一向都对于“期望”二字心存恐惧,无论是别人对自己,还是自己对自己或别人,如果说有一盏灯终究会灭,那从开始,我希望它不曾亮过。片刻获得后的放手比一直坐在黑暗中要痛苦的多。所以没有胜负欲和得失心的风淡云轻也不过是相对于赌一个可有可无的“得到”,更爱惜自己可能被失望砸伤的卑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不过时间久了,习惯了不在乎,能压上执念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就真的越来越少。

            于是就越发爱惜几个指头都能数出来的真正在意的东西,也能将更多精力放到自己觉得值得的地方。2015年是一个神奇的转折,像是莫名其妙被注入了一股能量。开始努力让人生过得简单一些,开始认认真真做一些事情,省了很多麻烦,决断的时候也轻松了很多。只是这种过分的简化有一个致命的后遗症,能够支撑起人生的支柱太少,每一根支柱都经不起崩塌。

            人面对在乎的事情往往关心则乱,越是努力表现的正常就越是不能轻松自如,仿佛投入的精力就是一去不能回头的沉没成本,偏执而又谨小慎微。因为越是在乎越有时候觉得光是提及那几个字眼都是叨扰。仿佛沉默下来就能守住自己心中的安宁,才能让命运安静又平和地流淌,才能维持一个虔诚观众的尊严。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其实很多时候都明白每件事结果的确定往往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客观的累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真实才是一件事情最大的本质。也懂得内心近乎病态的别扭情绪或许只是折磨自己别无他用,但总是莫名其妙和自己较劲,像是想不出来题目时下意识去咬自己的食指关节一样,仿佛通过一种自制的折磨,能转移缓解另一种无力控制的折磨,仿佛通过自我“献祭”出一种痛苦,能够博得命运片刻的怜悯。有点傻,又有点可怜。

            一直一直表现的谨慎又克制只是努力不想让自己做以后会后悔的事情。因为不知道在某一个时期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一直也不擅长跟自己和平相处。似乎无论怎么做,现在的自己总是会对过去的自己心存遗憾,而又对未来的自己心存疑虑。怕自己太过消极克制,又怕自己用力过度,分寸总是把握不好。离开校园之后的过去半年过得并不很如意,本身郁结的阴云密布被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冲撞成失控的乱流。第一次认识了自己很不同的一面,像是发现了多重人格患者一个未曾出现的新人格。听不了有前奏的歌,只看5个小时以内能解决的小说,不能忍受开头之后要长久的时间等待高潮等待结果的一切过程,害怕朋友突如其来的关心和兴致勃勃地闲聊,对一切鸡汤免疫的内心麻木的像铜墙铁壁。不肯承认的焦虑和压抑在极度匮乏的耐心和后操场一圈一圈的脚步中其实已经初现端倪。而那时渴望被拯救却又努力想掩盖自己狼狈一面的复杂心情,最后都结成了一个壳,壳里壳外的自己判若两人,一面歇斯底里,一面波澜不惊。

            大概是这二十几年来,消极性格最为猖獗的时期。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悬浮,让人有一种想挥一拳都没有着力点的无奈感,看似静好的一切下是一种无形的冷暴力。高兴、生气、喜欢、讨厌,什么情绪都没有底气,都经不起一声“你凭什么”的质问,于是憋着一肚子情绪沉默了又沉默,无休止地内耗下去。第一次真切地希望自己能开心一点,哪怕是像以前一样去做一些矫情的事情,只是想让自己能够发自内心地开心一点。

            只是所有底气的前提都是能够双脚站立吧,似乎所有纠结别扭的根源也都是在这里。不喜欢婆婆妈妈,也不喜欢唯唯诺诺,更不喜欢自己一副生无可恋的消极样子。希望自己能够一点点活成喜欢的人,简单赤诚地去爱这个世界,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地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作为交换多吃一点苦头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毕竟人生总要多几次峰回路转才能过得有趣一些。只是太过沉迷于故事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弊病,喜欢欲扬先抑和苦尽甘来,喜欢细微之处的伏笔和来日的真相大白恍然大悟。而真实生活中,往往是你埋下了伏笔造成了别人的困惑,但等时间过久了,转折本身却没了意义,而你也失去了解读的兴趣。所以说,或许一步一步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得不到的不强求,能拥有的就抱紧一点。一切都简单直白一些,来自生活的考验本身就已经很多,又何苦自设障碍为难别人为难自己,想太多反而困住了自己。

            对于生活真正的样子,连象牙塔还没走出的自己也只是管中窥豹而已,也许它比想象中更艰深,更冰冷,也许它也没有很多人形容的那么可怕。也害怕会被变成不喜欢的样子,想要努力不那么世俗。困惑和担忧大概是因为知道自己有一根被压制的有些离经叛道的反骨,也有或许未来会被激发的不那么清心寡欲的可能。改变很多时候都是忽然发生的很难逆转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自己能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真诚,能有所爱,能不辜负,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能有东西值得去认真。

            真正的安全感和底气,终究是要自己给自己。

            天也快亮了,就写到这里吧,竟然絮絮叨叨了2000多字,可能几个月的表达欲都攒在这里发泄了,虽然很多事情仍然想不明白,就慢慢来吧。从小到大都不是很会写结尾,每次看自己写的日记最后那些明显带着强行结尾意味的慷慨陈词都很想笑,就像从小都不是很习惯跟别人手拉手,总觉得到分开的时候就有一阵莫名的尴尬和不自然。

            那就最后放一段最近很喜欢的诗吧:

            喜欢出发喜欢离开

            喜欢一生中都能有新的梦想

            千山万水随意行去

            不管星辰指引的是什么方向

                                          ——《我》席慕蓉 ​​​

    蓝色血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亮前的胡思乱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gy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