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活法》看完了。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工作是一种修行。
学生时代,我并不喜欢物理。之所以高考志愿选择了物理专业,只是因为我更不喜欢数学。而当时报的学校只有这两个专业可填。
我喜欢上物理,是在我当了物理老师之后。因为我觉得唯有喜欢才能真正学好一门学科。所以,我会在教案设计时费心琢磨怎么才能让学生觉得物理有趣。
初二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课,我一定会把第一堂课讲得非常精彩。这样下课的时候,学生们的眼睛都是有亮光的,对物理这一科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我讲课的时候,自己是很投入的。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学生一般不会走神。我会讲点小段子,让学生们愉快地开始课堂学习。比如,讲《光的折射》这一章,我会先讲一篇学生熟知的文言文故事《两小儿辩日》,这是语文课本里有的: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因为这个故事学生都知道,前面讲的时候,我不用啰嗦,只在最后讲“孔子不能决也”时,我就开始了我的表演。把孔子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明白,最后只好窘迫地说“我也不晓得”(用本地方言讲),演得很传神。学生们很开心地笑了,然后我就引入课题:接下来,《光的折射》这一章会告诉我们答案。
这个包袱我每次都能抖得很响。因为我很喜欢学生们开心的表情,所以我自己肯定是很投入地讲故事的。故事既然是学生已知的,想要感染到他/她们就必须在讲述时带入感情。稚童的趣思与大儒的困惑都是很真实感人的反应,我得演出来。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个老师上课从不带书,讲的时候却会经常说“请同学们翻到第XX页”,这让我很佩服他。所以,我当老师的时候,也有意地用了这一招。给毕业班的学生上复习课,讲到某个知识点,需要查某个表时,我就说“请同学们翻到第XX册第XX页”,这一招很管用。学生觉得老师好厉害,学习的劲头都要足一些。这跟现在网上视频中的地理老师随手画地图,数学老师随手画几何图形引来围观和点赞是一个道理。
数学不好的学生是比较怵物理的。因为一直有一种偏见,数学学不好物理也学不好。我可不这么认为,我也希望给数学不好的学生一种信心。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故事: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但是由于他不能用最科学最严密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20多年一直没得到科学界的承认,直到数学家麦克斯韦用诗一般的语言(麦克斯韦方程)完整地表述了这一规律,法拉第的成果方得到人们的正式承认。
于是,我在讲电磁感应的时候,特意给学生们讲了这个故事,然后强调了麦克斯韦是位诗人,语文学得好对学物理很有帮助呀,数学不行未必物理就差是不是?
就这样,投入地工作,我教的第一届学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而我也感受到了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时至今日,每当有人惊讶我竟然曾是物理老师并感叹物理好难学时,我总是很开心地说,其实物理很有趣。
这就是工作带给我的修行之果。我永远怀念教书的那段时光。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