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买的这本书《迷失的盛宴》刚到货。
- 在某电子阅读软件上已经花了7元购买看过一遍了,看完决定买个纸质版的好好看一下,这系列的文章是记录每天看的章节做一个简单描述,一来帮助自己复习,再次学习一遍;二来给读者通过简单的,较少的语言直接了解到这本书,通过几篇文章就可以了解书的大概,岂不非常好。
- 这本书是讲国内保险发展历史的。
时间:20151126 晚
文:本慈
正文:
书中所属章节:第一章:冰河初开(1978-1991)
片段一:国内保险的开始
“1978年中国金融破冰。”这是整个文中的第一句,在这以后中国国内的保险业开始漫漫的发展,当中经历了很多的趣事,金融领域共分为三大块,分别为银行/证券/保险;银行大家都知道并且认可,证券目前大家也知道“投资有风险”,而保险这几年多数被冠为“骗子”,可笑而有趣。
保险最早的前辈:谢跃,金文洪,杨超,马明哲等,都是抓住机遇搞金融的人;
在1969年人保精简机构,仅仅剩下9名正式员工和4名临时员工,此时正哥行业只剩下寥寥十几个从业人员,在1979年时,国务院意识到保险必须开始,但当时回复保险业并不是真正的意图,而是为了“分散风险,减少财政开支”,开会必须搞起保险,正哥会议开了有整整的8天时间,回忆还是成功的,保险业开始搞起来了,但是官办的色彩很是浓烈。
保险时搞起来了,但是面临的状况是没有人啊,开始东瓶西凑,搞了130多的人,在北京/天津/上海先搞起来,机构开起来,业务做起来,发展的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的多了,在1980年底机构数已有311个,专职保险干部也有3423名,这家公司就是中国人民保险(以下简称人保);
发展很快,将相关的行业管理文件必须要完善起来,但是目前只有一家保险公司-人保,自然而然。。。,监管文件也是由人保起草的(人保为自己埋下了打破自身垄断的基石),再后来有两家公司成立平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
在恢复业务以来,由于对保险行业的认识不足,业在国际上“取得”了不错的坏账,其影响超过20年之久。
片段二:中美保险的故事
中美保险的始乱终弃。格林伯格从容的来往于商政之间,来往于美国与中国,早就看透中国开放的苗头,将保险早早的埋到了国内,格林伯格经过一番幸苦最终和中国盒子成立了“中美保险”,起初双方各注资250万美元,在后期又追加过一笔,累计资产1000万美元。双方成立这样的公司目的各不一,开始在纽约和香港开始开展业务,但是格林伯格是想不断的拓展中国的市场,但是国内的目标是开展国际业务并学习相关经验,最终格林伯格通过已定的理由停止了美国的业务,一心开展国内业务,这与国内目标相违背,再后美方态度骤变,违背协议精神,独断专行,将很多劣质的业务转到此公司来,中方并没有发现,最后中美保险被放弃,美国的业务由美国1美元收购,中方的业务被国内揽过来,在1994年散伙。国内的业务受过来以后发现其中暗藏地雷-香港工程劳工险,赔付大大超过预期,称为一笔坏账。
片段三:幸运的精算师
精算师人才及其的缺乏,在1949年以前,只有国内直邮三名精算师。在1987年的时候在南开大学由英格汉与段开林开设精算师研究生班,国内第一批精算师,她们是幸运儿,几乎全部到各大保险公司或保险相关单位担任高职务。
童话般的经历,他们真是幸运!
片段四:马明哲的开始
马明哲大家都听说过,将平安搞得风生水起,可年轻的马只是普通社保公司干部,他发现国外在国内发展必须购买保险,可是目前保险公司只有一家,而且其产品非常的贵,服务非常的步骤到,就想起自己要搞一个保险公司,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就直接去找了袁庚,与之沟通想法,袁当时就觉得是个非常好的主意,马就说“你写信,我去跑”,随后袁写信给张劲夫/陈慕华/刘鸿儒,这三位都是当时在金融界有影响的人物,进过一番周折,过程并不是很顺利,中间有点插曲,好在结果满意,后来“平安保险”成立,有两家公司分别出资49%和51%,注册资本4200万元,这时马明哲从普通员工直接坐上了总经理,真任性!!!哈哈,在成立当年的4月15日赚去了第一笔保费43998元。
在创业的道路上,马有着自己的“过桥轮”,高薪聘请高管,平安飞速发展,当然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很顺畅,起初也是很艰苦,在1995年的时候马向公司的员工赠送了一本书,名为《亿兆传奇》,鼓励着大家前行。
现在的平安。。。牛X
注:本文中部分文字/数据摘录自《迷失的盛宴》原文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