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几个大咖的分享各有侧重和亮点,如果分析一下ta们提到的关键词,会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活动量”。
有两位老师另外比较强调有时候是否能成单,根很大程度受我们自己状态的影响。所谓能量、气场之类的。我理解其实是人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语气、衣着打扮等等方面给对方带来的感受。
更深层一些,是透过交谈与互动,我展现给对方的我的内在,认知水平、价值观等等。
有些客户对这些不会细想,只是直观地感觉“好”与“不那么好”;高阶一些的客户,会观察分析,然后得出一个“这人可靠”或者“这人不那么可靠”的结论。
这个结论,就决定了ta下次还会不会跟你见面聊天。
让人觉得跟我聊天有趣,且有收获,这是一种状态或者说境界。
第一内在要松。要做到这一点,是认识得通透,累积得扎实。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互动过程中有余力去真正地观察和理解对方。不然就只能顾得上自己说的部分。
第二内在要充实。灵性、情感、知识、见识、认知,要有实有质。或者说,我的信心和爱心,要有根有基。
第三内在要真。做好自己,不假装,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真听真看真感受,真说真做真落地。
状态而习惯,习惯而自律,自律而沉淀。
沉淀:经验-复盘总结
-->知识-分析梳理
-->认知-归纳内化
-->状态(be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