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读一本书(第二期)

共读一本书(第二期)

作者: 十点班主任 | 来源:发表于2020-10-01 11:46 被阅读0次
    2020-9-29

    志德班主任发展联盟“共读一本书”沙龙(第二期)晚上在阳东卓达学校举行。对我来说,这样一群人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不知组织和参加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李科牵头,推动着整个团队向上走。

    在我们进入卓达学校的会议室时,一位前两天去参加阳东区青年班主任培训的老师正在给同事们分享她的学习心得,还有冯拥军校长也亲自带领大家一起分享阅读感悟。

    这次参加沙龙的十几位老师看起来都非常年轻,他们的手上捧着李家成教授主编的《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冯拥军校长说,这本书他一共买了十多本书,有意向共读一本书的老师主动报名参加沙龙。冯拥军校长不仅组织老师们阅读,他自己也带头分享了阅读感悟,带着问题阅读,在书中寻找答案。基于卓达学校目前的混合宿舍问题,他的思考是如何把这些混合宿舍组织起来,让高年级的孩子帮忙低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熟悉起来,一来发挥大孩子的作用,二来减少校园欺凌。他还建议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可想而知,这是一个爱学习,有教育情怀的校长,我敬佩每一个这样的校长,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考虑问题的教育者。

    我分享的一个点是阅读叶澜教授主编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史》的心得,2020年2月份网购的,很厚的一本书,一共有598页。估计是我到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教育类书籍了,而且还是如此的专业。说来也惭愧,每次捧着这本书阅读的时间都持续不久,也就是断断续续地阅读着,自然也就总结不出什么心得感悟来。但是,既然要给大家做分享,我在过来之前就选读了一小部分。其中,我把一个自认为可以指导实践的小点拿来分享给大家:一位“新基础教育”践行者从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小组学习的目标制定、小组成员的能力培养等方面着手改革课堂。根据小组成员能力差异进行重新组合,让每组内都有强势、中等和弱势的同学;在布置小组任务时提出“弱者先说,伙伴补充,强者概括,代表发言,他组评议”的要求。这样重新组合和操作,既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又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锻炼机会。这才是从学生立场出发的小组建构。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学生又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收益与愉悦,这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卓达学校的老师们是当晚拿到《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也就无法对这本书谈阅读心得了。我对他们首次阅读这种专业书籍的是有感同身受的,我翻阅了一下我在简书APP里撰写此书阅读心得是2018年春节期间,那时我加入了李家成教授组建的阅读微信小组,来自全国天南海北的老师一起阅读本书。我现在对自己首次接触这种专业书籍的感受印象非常深刻。甚至连目录上的表述都看不懂,那些概念于我而言简直就是“天书”,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苦涩”。由于是团队式阅读,大家阅读的都是同一个章节,当自己陷入困境时,往往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伙伴的心得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恰恰就是通过阅读《班级日常生活重构中的学生发展》,我认识到打造班级文化到底要怎么打造,到底什么样的文化才是适合每个学生的文化;我懂得了如何综合融通地调动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力量,共同建设,共同成长。在寻找解决答案的捷径之前要先懂得事情的原理。

    在自由提问或者分享的环节中,一位姓梁的老师提出关于如何处理学生“早恋”的困惑。她是六年级的班主任,班上出现了男女学生互送礼物的现象,她为此感到苦恼,不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说不定哪天当“外婆”了还被蒙在鼓里。就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另外一个老师则问我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分享,我首先问她的是“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有些短期看起来的成功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做法,甚至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

    随着阅读带给我的思维升级,在教育教学中,我也常常反思自己,观察他人。即使在目前高科技发展达到了惊人的速度,我依然感受到教育理念的缓慢,甚至很多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还是相当滞后,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是非常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思考进行“改革”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一本书(第二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pm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