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
不同的肉口感不一,以牛排来说,最爱Sirloin,鲜嫩出自于牛脊背上的稍许油花嫩筋,四分熟下粉色的肉质Q弹有嚼劲,配上红酒汁,一口下去香甜多汁,浓郁的肉香带着一丝淡淡地牛腥气,慢慢咀嚼,油花碾碎后的肥腻混着略酸的红酒味儿,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
其次是Fillet,里脊的肉瘦的很,口感略微单薄,烹调三分熟刚好,切出一角,有点似鹅肝内部粉嫩,外表像是有一层带有弹性的肉皮,破开后混着黑椒的辛辣,温吞地刺激着味蕾。
还有是颇受男生青睐的Rribeye,肋眼牛筋多,油脂也更为浓厚,一片上来白花花的,三分熟的肋眼切开是桃红色的,放在嘴边能感到油脂煎烤后淡淡的焦香,肥而不腻。
牛排是西式里的正餐,而在中国,肉是一日三餐中最为诱人的主题。排骨、烧鹅、烤鸭、焗鸡……没有面,活一年;没有米,活半年;没有肉,仅一餐。对于肉的热爱,深入到骨髓,那是从潜意识和基因里迸射出来的欲望和坚持,老孟曾说我是天生的游牧民族,临死闻着肉香都能多快活几秒。
酱骨架
酱骨架,大口吃肉的上选。相较于牛肉,我总觉猪肉有着更为明显的饱实感,前者是草原带着粗犷和野气的壮汉,后者是略带肥膘和乡野味的庄稼人。酱骨架吃起来尤为幸福,傍晚清光色的天空上逐渐出现隐现的星光,深秋的寒意让人不禁渴望着来一碗肉菜,大口啖之。
两个人行街散步在兴旺热闹的小巷,随意挑上一家馆子。坐定不多时,一盆酱骨架端上桌,赭红色的肉浸在浓厚粘稠的降色汤汁里,骨头里是白色剔透的油筋,还在冒着热气。男生抓起一个,狼吞虎咽着,不时停下喝上一口配好的牛骨浓汤,夹上一口腌制的雪里蕻解腻。女生一手带着手套,一手拿着筷子,仔细的剔出骨缝中的肉,像个医生一样一步步精准而细致地拆解着。
风卷残云般吃完,两人对望,不由得大笑,只见嘴巴上都沾满了酱汁,牙缝上也粘黏着肉,这一刻,狼狈却满足,因为有个人陪着自己,享受着生活里最简单的欢愉。
烧烤
常人一日三餐,但对于喜爱夜生活的年轻人,深夜加餐是免不了的。撸串、烧烤、烤串……烤制的食品天然适合做宵夜,盛夏夜里的小吃街人声熙攘,塑料板凳围着的圈旁是成箱的冰啤酒,男男女女顾不上满身汗涔涔,“老板再来20串板筋”、“老板给烤10个腰子”此起彼伏,黄段子污烟瘴气,情侣们嬉笑怒骂,繁华的夜市衬托出这个城市年轻的样貌。
北方叫撸串,南方叫烧烤,除去名字不同,东西也不径相同。北方多是新疆清真的撸串,牛羊肉被穿在钢制的串上,一个串上五块肉,记不清那不成文的规矩,是第三块还是第四块必为肥肉。紧接着是烤馕,烤腰子,烤板筋,或者干脆再加上一盘炒面片和羊杂碎煲,和着一盘糖拌西红柿,大块吃肉时带着青蔬的香甜,热辣里装了一整个夏季的清爽。
南方的烧烤,菜品居多,倒是吃羊肉的人少了。木质的签串,韭菜、金针菇、茄子,土豆、豆皮,还有一人一条秋刀鱼……沿海城市的夜市怎么能少了海鲜?按人头数的生蚝,大盘的花甲、圣子、血蛤,下酒的爆炒鱿鱼圈和麻辣串串虾。向来追求食材新鲜、原汁原味的南方人也有酷爱重油腻、辛辣的时刻。闷下一口啤酒,羊蹄上的孜然花椒粉让人忍不住飙泪,充满韧性和弹力的手打牛筋丸、牛肉丸更是在烧烤摊上戏份十足。
夜市和菜市场,是一个城市最有人烟气息的地方,最喜欢的便是约上三五好友,成群的去撸串。潮湿闷热的夏夜,围着小桌子享受冰啤的清凉,放肆地大笑吵闹,两三人划着酒拳,众人玩着酒桌游戏不时爆发出起哄声,男生搂着身旁清爽干净的女孩,二人笑容澄澈明朗,这才是青春中最热闹的回忆。
鸡鸭
南方人,对鸡鸭的做法可是花样繁复。光粤菜中鸡的做法就多达几十种,白切鸡、椰子鸡、盐焗鸡、白斩鸡、叫花鸡、豉油鸡、文昌鸡、猪肚鸡……还有江南的醉鸡、花雕鸡、卤水鸡、啤酒鸭等等。除此还有烧鸭、盐酥鸭、片皮鸭、卤水鸭、三杯鸭等数不胜数。粤菜酒楼里,只要点上白切鸡、豆豉凤爪、虾饺、肠粉这四个菜,再加上一条鱼和一盅汤,立马就能知道味道是否够正点。若是去茶餐厅,卤水、叉烧、虾仔面、干炒牛河和两杯冻奶茶,这就是大多老香港、老广州每日午餐了。
白切鸡,海天或者李锦记的酱油,放上一点姜末、蒜末和几片红、青椒圈,喜味重的就再加点香菜葱花,这就调好了蘸料。锅里面放水和大料、八角、大葱段、姜片、蒜瓣、料酒。冷水下锅,没过整鸡,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烹煮,火灭浸泡半小时,用余温把鸡彻底煲熟。自然冷却后均匀的刷上麻油,切块上桌。用的是嫩三黄鸡,这样做出来的白切鸡,肉质鲜嫩,没有柴感,鸡皮薄而滑嫩,蘸上料放入口中,冰凉的肉感混着酱油的鲜香,在炎热的夏季让人食欲大增,翘首期盼着下面的大菜。
卤水、烧腊也是粤菜中即为盛名的肉类。走在广东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最不缺的就是烧腊店,茶餐厅中也常设着一个小窗口,里面吊着数只被剥了皮却仍搔首弄姿的性感烧鸭。据说烧鸭的烧制过程尤为复杂,火候、蜜汁、甚至是鸭撑的方式和入炉位置都会决定一只烧鸭最后的归宿是否圆满。与腊味常相提并论的,是烟熏制品。而我个人,不喜熏制类食品,一来是对健康有害程度更高,另一方面是,熏制的事物,口感大多干柴,失掉了大部分水分和油脂,用烟熏替代了酱汁,一旦做不好便喂同嚼柴,呛人口鼻。
而烧腊则不同,风味浓郁,口感丰腴,将充满各式苷酸、蛋白质的肉食定格在最为肥美的巅峰。配以祖传的秘制酱料,光是用白米饭就着吃,都可以下肚两碗。饱腹后,嘴角和唇齿往往还残余着酱汁和肉香混杂的气味,不由得让人心觉饱暖思淫欲。
日料
亚洲菜系分支众多,韩日两国的饮食文化如今也是风靡全球,虽然不及中华菜系的独领风骚,但其吸引力仍是不可小觑。日本人的菜以精致称道,这与他们社会文化和氛围的严谨、专注、求真有关。少时还极为反感生食,也不知从何时起,对日本料理爱的一发不可收拾。
新鲜是日本料理中极为重要的元素,毗邻太平洋,岛国日本食物原材料匮乏,但鱼类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特质,使得日本鱼制品仍是种类丰富,但最根本、简单地仍是鱼生刺身。金枪鱼、鲑鱼、鲷鱼、比目鱼、鲣鱼、多春鱼、鰤鱼等等,也有章鱼、北极贝、象拔蚌、甜虾、螺类其他常见刺身种类。新鲜的原料,柔嫩鲜美的口感,佐以刺激辛辣的wasabi和酱油,鱼脂浓厚又爽口的质感、齿间弥留着淡淡的清香和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虏获了无数女生的芳心。
喜欢尝鲜的人,更是对直接吃活物饶有兴趣。刚捞上来的小章鱼经过师傅的仔细清洗,就直接切断触角端上了餐桌,盘子里触角扭动着,夹上一小段,在筷子上迅速蠕动,放入口中,一股巨大的吸力使得触角牢牢黏在口腔壁上,牙齿不停地咀嚼着,充满了弹力的肉质让人深觉爽口,就像是影片里背影消瘦,脱衣却露出丰腴白皙身段的日本女人。由是如此,看起来辛辣的往往尝起来味甘,乍一眼朴素的,闻上一口,浓烈醉人的芬芳便是对你慧眼识珠的小恩赐。
至于寿司,那是对温度、食材、手法的严苛考验。寿司之神这部电影看了不下5遍,看一次馋一次。旋转寿司店里难见品质好的寿司,食材新鲜都不见得保证,捏得一手好寿司的师傅更是少见。好的寿司,往往是微温的,米饭不粘不硬,看起来紧实,却入口即散、蓬松润滑,且食材应与米饭融为一体,那些一口咬下便分家的寿司,不过是简单的叠加,像是守旧顽固的老处女一般索然无味。
日料中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品种,就是鳗鱼类。鳗鱼饭、烤鳗鱼、鳗鱼汤、鳗鱼卷……我至今记得初一那年,姑姑带我和弟弟去寿司王吃的鳗鱼宴,当时我们姐弟俩对日料并未感冒,吃了一顿鳗鱼宴后,三年内我们都不曾碰过鳗鱼一次。好的鳗鱼饭一定是酱汁浓厚,入口即化的。蒲烧和白烧中,我偏爱蒲烧,大块厚重的鳗鱼配软糯香甜的米饭,人生得到了巨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蒲烧鳗鱼中,糖量也不少,有的味道偏甜到会让人觉得有些腻。在大木碗(Hitsu)中盛上米饭,浇汁,铺上切碎的海苔后,再把烤好的鳗鱼切成5-8毫米厚的肉段码上。名古屋饭中,一定会配一个小碗和一个木质饭勺,将饭分成四份,第一份饭盛在小碗里,像普通鳗鱼饭那样吃完,把第二份饭盛在碗里,加入葱花、海苔、山葵,拌匀后品尝更丰富的味道,第三份饭中加入海苔,浇上高汤,配着腌菜,像茶泡饭那样吃,最后一份饭就随便你啦。
韩餐
对比韩式炸鸡、韩式烤肉和年糕火锅,芝士排骨的混合是真正惊为天人的创造。马里苏拉芝士的鲜美配上排骨肉汁的柔嫩,混合韩式辣酱和蜂蜜、果醋、黑胡椒、黄洋葱、苹果、大蒜、料酒、麻油等等一众看起来搭配毫不和谐的酱料。最终的肉香和芝士香,让人闻着就有犯罪的冲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秋天的深夜淋着大雨,赶到一家闻名的芝士排骨店,快要饿到虚脱的我,在上下臼齿合上的那瞬间,恨不得把全世界的芝士排骨都占为己有。咸淡可口,肉香四溢,散发着发酵奶味的芝士,配合着牛奶南瓜汤和辣炒年糕,仓颉吃了,文字发明的时间也要往后推个好几年。
曾经对排骨不感冒的我,从此对它迷得病入膏肓,一月不吃就觉得自己要发病致死,无药可救,从此,荷包日益消瘦的原因又增加一二。
对食物的热爱一直是我生命亘古不变的主旋律。甜品和肉食2、8开,常常间歇式疯子般健身,就是对自己这冥顽不灵的食欲的妥协。但是热爱食物是一种丰腴、流有风情的生命力的象征,注定我生来与素食主义无缘。相对于苗条的身材,食物对我的诱惑力大得多得多,而肉类是所有食物中堪比高潮的存在,自从看了女性瘾者,我就很想写个剧本叫“女肉瘾者”和“女甜点瘾者”。我想,这大概就是有毒的最佳解释典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