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问Marteker要去向何方,我指着未来的方向

你问Marteker要去向何方,我指着未来的方向

作者: Marteker技术营销官 | 来源:发表于2018-09-03 18:40 被阅读32次


    Photo by Cédric Frixon on Unsplash

    Martech的风口开放,大风即将吹起。我自春节后创立Marteker至今,已有半年时间,在此简单汇报成绩和未来规划。

    首先介绍名字的由来:marteker,mar代表营销(marketing),tek代表(技术),er表示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所以我给它加了一个中文的尾巴:「技术营销官」。

    另一层含义,将marketer,便成了marteker。因此,这个名字又有「颠覆」之意。我相信,Martech正在「颠覆」营销产业,整个链条的各个组成部分,无一幸免。

    在Martech兴起的大背景下,技术和数据,正在改变以文案、创意、电视媒介为主的传统广告营销行业。而Marteker的创立,基于如下事实&预判:

    Scott Brinker所做的Martech Landscape,2018版(6829)相比较2017版(5381)增加了26%的内容,比2016版(3874)更增加了76%的内容。

    Forrester Research报告《美国营销技术与服务费用:2017-2022》发现,尽管宝洁、联合利华等品牌主为了降低成本而削减营销预算,但Martech的总支出还是会继续增长。

    未来四年内,美国营销人在Martech的投资将增加27%,2022年将有超过1220亿美元用于营销技术。

    关于Martech兴起的背景,可参看Marteker之前发布的几篇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真正想说的,是对Marteker发展模式的设想。在我看来,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广告营销行业媒体(下简称「行业媒体」)。

    行业媒体的恶性循环

    我经历过四家广告营销行业媒体,圈内朋友也认识不少。这些行业媒体,或多或少地存在三个问题:

    社会地位不高:我参加过的N次发布会,主办方会很清楚地把「广告营销类媒体」和「财经类媒体」区分开;采访对象也更倾向于接受「财经类媒体」、「科技类媒体」的采访,前者关注宏观经济、国计民生,直接影响政府决策层面,后者紧跟潮流,充满预见性。而广告营销行业媒体,由于所依附行业本身的社会地位不高,顺带影响了自身的地位。

    盈利模式单一:软文发布、活动颁奖、人才招聘,几乎是所有行业媒体的「三板斧」。每一家媒体诞生初期,没有客户的压力,会诞生很多好稿;名声逐渐响亮了,「流量变现」,客户越来越多,客户稿占据大部分版面,好稿因此而压缩,媒体名声逐渐下降,盈利压力增加,更加依赖客户稿件——引发恶性循环。

    人才流失:媒体不属于高薪行业,加之社会地位不高,不容易留住人才,使得行业媒体普遍缺乏传承,新入职的编辑记者很难写出有深度的内容。因此,现在的行业媒体,以客户软文、案例介绍为主,属于快餐内容,无法形成沉淀。尤其是信息流通异常迅速的今天,「炫酷」的案例展示,或能一时吸引眼球,但无法形成粘性,除非做持续性的内容输出,这又带来人力的负担。

    这三个问题互为因果,人才流失——导致内容质量下降——导致社会地位不高——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一句话,广告营销媒体的商业模式需要改变。尤其是面临36氪、界面等媒体「入侵」的局面,行业媒体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了。

    我从七、八年前离职《国际广告》的时候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一直不得其解,直到近些年的一些趋势出现。

    其一是Martech,代表以技术、数据为驱动的营销行业的变革。Martech所带来的直接效应是,提升了营销行业的门槛。让圈外人眼中等同于「公关+广告」的营销升级了。并且,技术消弭了广告与营销的界限,行业媒体的话语权增加,提升了广告营销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仅提供信息「看不到未来」

    另一项趋势,则与行业媒体的自身定位有关。

    广告营销行业媒体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创刊的《中国广告》。1981年改革开放不久,《中国广告》创刊;《国际广告》创刊的1985年,则是中外广告业开始交流,中国广告业开始向外学习的时候;中国广告协会成立后,协会会刊《现代广告》随之诞生。

    每一次行业变革,都会迎来洗牌。比如1992年后,国家对私营资本解绑,诞生了一大批民营广告公司,催生了以广告大观、广告导报为代表的一批民营行业媒体出现了;又比如世纪末互联网的出现,直接诞生了一批基于互联网的行业媒体;如今主流的行业媒体,则伴随博客、自媒体潮流相继出现。

    类似广告营销行业媒体这种垂直产业媒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类媒体,而是业内人士学习、交流的渠道,有着固定一批「业内人士」作为拥趸。它们的生存空间在于大众市场无法或甚少触及的利基市场。比如广告案例,放在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上,很容易被淹没。垂直产业媒体不应该追求覆盖的广度(当然覆盖面太窄了肯定也不行),而是内容的深度。

    资深媒体人程苓峰说过:「我认为媒体的高下,就看你在提供哪一样东西。如果提供信息,在三分钟后就再也记不起来了,你没有未来;如果提供逻辑,能改变人的所思所想,你马步尚稳;如果提供情感,能改变人的所爱所恨,你才是无冕之王。」行业媒体基本都停留在「提供信息」的阶段,看不到未来。

    成为专业知识的聚合

    造成如此困局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行业媒体过分强调其「媒体」的一面,而没有注意到,一场可以改变现状的潮流正在汹涌澎湃中——互联网知识经济,方军在《付费》一书中提出,互联网知识经济是媒体、内容和教育的融合。

    如前所述,广告营销行业媒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体」,而是专业知识的聚合。知识的生命力远超新闻。每年戛纳、One Show等广告奖项评选出的获奖案例,并不「新鲜」,仍值得广告人学习。专业知识的价值,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迅速流失,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逐级从一线市场向二、三线市场乃至四、五、六线市场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体系地进行知识讲授与传承变得十分困难,碎片化的知识越来越受到欢迎,「终身学习」的概念也越来越普及,这些都为「媒体」进化为「知识型社群」提供了条件。因此,行业媒体将抛弃「媒体」的身份,转变为专业知识的聚合。

    「『新』媒体」时代到来,媒体必须完成生产方式与内容范式的革新,」仇勇的《新媒体革命》提出如下观点:

    升级版的「采编分离」:内容生产汇聚为云,编辑转型为各媒体端口的产品经理,负责将初加工的内容难过改造为适合于该端口的内容型态——可能是一条微博、一条视频、一段声音,也可能是一个互动图标。所有媒体都将以崭新的方式讲故事。

    用户购买的其实是阅读体验,他们会为卓越的体验付费,而不仅是购买内容。

    用户有付费意愿。媒体将创造空间,创造平台,让受众与故事的主角近距离交流。

    媒体未来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够清楚说出,你所代表的受众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并认识他们每一个人。因此,媒体需要提供精众内容,成为强关系的社区。

    未来的记者职业,会出现「非雇用、专业化、众包化」的趋势。而编辑需要有资源整合能力、鉴赏能力和获取信任的能力。

    综上,行业媒体的未来在于:让专业的人产出内容,借以形成社群,促进知识的交流与传播——知识的形态并不拘泥于文章,或是一段文字,或是一张图片,或是一条视频。通过「知识付费」的方式获取收入。而行业媒体本身,保持「小而美」的团队形态,作为「守门人」存在。

    Marteker计划按照「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应用」的「三步走」战略:传播先进的、前瞻性的广告营销理念;打造「技术营销人的自由联合」;最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营销相关问题。

    下面是稍微具体的一些介绍,以及半年来的成绩:

    感谢各位看到这里。有任何问题,请私信本人微信号「rulebreaker」或后台留言。今年年底前,Marteker还将有新的动作,请保持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问Marteker要去向何方,我指着未来的方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ui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