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时摘录了下面的文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能力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增长的?
很多人会觉得,年纪大了,能力应该自然就提高了。其实不是这样的,除了少数天赋极高的人以外,大多数人,在40岁出头时,会感觉自己碰到了能力的上限。也就是说,你会发现,你好像很难超越曾经的巅峰水平了。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过了40岁就没有进步空间了呢?
并不是。虽然随着年龄增长,你的能力上限不会提高,但是,你的能力下限会一直提高。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巅峰水平是95分,那么四十多岁之后,虽然你可能很难再超过曾经的95分了,但是,你会变得越来越稳。即使发挥再差,也不会低过80分。说白了,你的人生区间,变得更优秀了。这是一种更扎实的优势。
那么,既然能力增长的终极图景,是稳定性的增长,而不是上限的增长,那我们该怎么锻炼自己的能力呢?
其实,就是一句话,不要憋大招,要玩命地训练,要快速地生产,要持续地产出。
李诞在他的《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里说:想提升能力,没有其他捷径,只有不停地去练——别离开战场,别离开战友,别离开敌人。希望,我们都能扎根在人生的战场,通过不断地训练,为自己打磨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生区间。
每次看到书中提到四十岁以后的文字,我都会格外注意,有时候还觉得为什么每天都能看到类似的文章和题目呢?其实仔细想想看,还是自己的关注点就在这里。
我其实一直在探寻四十岁以后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当我过四十岁生日的时候其实很平静,或者说当时我没有时间去思考,因为当时的我还处在之前不停忙碌循环往复的状态。如今,我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我正处在一个过渡期,所以我在不停地思考和探寻答案。其实我也知道,答案早已在心里,就是想让自己不断学习和成长。可是,也有另一个声音在小声地说:“这样做值得吗?”
就像我现在每天的简书日更,写了五百多天了,量的积累有很多了,可是这些文字与我而言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这两天学校发出通知要准备优质课和创新课比赛了,为了让老教师也有比赛的机会,这次优质课特意增设了中老年组,而我恰恰刚好进入了中老年组的年龄区间。所以,关于年龄的思考不得不让我又一次审视自己。
当然,我不会再去挤占本就不多的讲课名额,因为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优秀,他们只要从学校冲出去,之后的区里比赛、市里比赛就会一路顺畅。问题就在于如何从学校里冲出重围。
每一次讲课比赛都会扒一层皮,这是大家公认的。在我三十四、五岁的时候,我也纠结要不要参加比赛,让我下决心参加比赛的原因还是年龄。也许一犹豫,再过几年,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就更跟不上了年轻人。比较庆幸的是,自己抓住了关键的时间节点,避免了之后的扎堆比拼。
作为过来人我会建议身边的老师抓住机会去尝试,只有你努力参与了将来才不会后悔,至于结果,不妨交给命运。参与的过程其实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我们不妨再次回顾李诞老师的这句话:
想提升能力,没有其他捷径,只有不停地去练——别离开战场,别离开战友,别离开敌人。
希望,我们都能扎根在人生的战场,通过不断地训练,为自己打磨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生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