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摘】食指大动

【书摘】食指大动

作者: 成小新 | 来源:发表于2024-06-02 21:32 被阅读0次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食指大动”来预示将有口福,好东西快要送到嘴边了。为什么偏偏用“食指”来指代,而不是其他四根指头呢?而且,第二根指头为什么命名为“食指”呢?

这个来源可就太早了,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左传·宣公四年》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鼋(yuán)”是大鳖,俗称团鱼。楚国人献给郑灵公一只团鱼,郑国的大夫公子宋和子家将要进见,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他就把它给子家看,说:“以往我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会尝到珍异的美味。”

“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

进去时,厨师正准备分解团鱼,二人相视而笑。郑灵公很好奇,问他们为什么这么神秘地笑,子家就把刚才的一番话告诉了郑灵公。等到把团鱼赐给大夫们吃的时候,郑灵公把公子宋召来,但是却不给他吃。公子宋大怒,把手指蘸在鼎里,尝了尝味道就出去了。郑灵公见状也是大怒,欲杀公子宋,公子宋就和子家策划先动手。

“染指于鼎”,公子宋的这个动作诞生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两个日常俗语:“染指”,比喻为了获取不应得的利益而插手某件事;“食指”,因为公子宋“染”的就是第二根指头,故称“食指”。

这个有趣的故事的结局是:“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谮(zèn)”是诬陷之意。子家说:“畜牲老了,要杀它尚且有所顾忌,更何况杀国君了。”公子宋就反过来要诬陷子家,子家害怕,只好听从,夏天的时候,杀了郑灵公。

郑灵公因为一个玩笑而丧失了生命,公子宋则因为一个玩笑而创造了“染指”“食指”和“食指大动”这三个俗语。

“子公之食指动”,孔颖达引东汉学者服虔的话说,“俗所谓啑盬指也。”“啑(shà)”和“盬(gǔ)”都是用嘴吸的意思,今天人们用手指品尝食物或者指点某样东西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仍然是食指,古今皆然。

“食指”既以“食”为名,古人因此用它来指代家庭人口,比如“食指浩繁”,指家庭中赖以抚养、依之为食的人口众多。

——摘自许晖《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相关文章

  • 食指大动

    地铁上坐着,对面一众各色的人,眼神不知道应该落在哪里才是好。 坐姿,大腿以上就不要再盯着看了吧。 对面座位上的膝盖...

  • 食指大动

    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宋每食指动时,必尝异味,当他觐见国君郑灵公时,食指大动,恰巧郑灵公在吃异味,公子宋以为会请他吃,郑...

  • 忍不住食指大动

    一份好的事业能为一个人带来成功,能为一个家庭带来优质的生活。对于想要创业的您来说,需要选择一个对的行业还需要选择一...

  • 食指大动之典故

    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宣公四年》。 说起来也算是吃货的始祖,他就是郑国的公子郑宋。郑宋和郑国的另外一位公子郑归生要...

  • 食指大动与慰籍

    文/言西早 为了让我们在食堂多看一眼,大叔嬢嬢们其实都操碎了心。某高校的橙子蒸肉余热刚过,人大食堂的馒头p...

  • 食指大动|每天学习一个成语典故NO.732

    【成语】 食指大动 【拼音】 shí zhǐ dà dòng 【释义】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

  • 推荐几款文艺而又小众的APP

    01、萝卜书摘 简介:萝卜书摘一款制作书摘与短文的App。 App内可以发布800字以内的随笔和480字以内的书摘...

  • 萝卜书摘

    萝卜书摘是一款书摘分享社交APP。 体验了萝卜书摘,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书摘,而不是读书。首先阅读分享更加注重...

  • 我读了《人性的弱点》

    书摘

  • 〈Page-A-Day〉64/100范博《红楼梦》

    书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摘】食指大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vs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