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
张自豪
64个笔记
>> 第2节高效学习
>> 真正的勤奋,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最简单的事,而是去做最重要的事。
>> 学习的本质:已知和未知
>> 学习的内容分两种:
一个是已知,我们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长期记忆;
另一个是未知,如何高效吸纳新的知识并在遇到未知问题时灵活运用。
>> 一个是主动检索,一个是总结提炼。
>> 巩固已知
对于已知的部分,需要学会检索式学习,做好巩固,强化长期记忆,不能今天学了明天忘了。
>> 通过回答问题来主动检索已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给自己出题来不断加深记忆。
>> 沉湎于简单的事情很难进步,只有当你发现学习很困难时才是在进步。
>> 面对未知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懂得总结“规则”,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千万不要每次遇到问题,都去重新思考怎么解决。
>> 应对已知:舒服的学习不是学习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同学,他们总是会用五颜六色的水笔,记着工工整整的笔记,看起来很刻苦,但到最后成绩好像都很一般。
>> 真正的勤奋,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最简单的事,而是去做最重要的事。
>> 在看过大量的同类型视频之后,我摸清了它们的三板斧,制造焦虑——给出方法——展示成果,这种“流水线作业”式的内容输出基本成了一些“学习博主”的流量密码。
>> 让大脑被迫工作
认知科学关于人脑的研究,表明懒惰是人的一个天性,也就是——喜欢做简单的事。
>> 练习不是不断地重复,真正正确的练习,要有好的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 学会给自己出题
>> 一个人要想获得长期记忆,需要学会主动检索式学习,必须反复测验自己,从已有的知识里考验自己,不要按既有的顺序背诵或记忆。我把这种主动式检索称为“给自己出题”。
>> 制造随机性:将需要记忆的内容写在一张张卡片上,每次学习之后,将卡片顺序打乱,遇到会的知识就把这张卡扔掉,不再重复记忆。一轮回顾结束之后,将手中的卡片再次打乱顺序,如此反复测试自己。
>> 有间隔的练习会让我们在开始出现遗忘时,再次主动去检索所学的东西,这样大脑会被迫花更多的力气,帮助我们进一步强化记忆。
>> 在给自己出题时一定要注意延迟反馈,很多时候频繁的即时反馈会打断学习过程,有碍于学习者建立稳定的记忆模式。这里指的是遇到不会的题不要立马去看答案。
>> 应对未知:你的学习方法只属于你
>> 总结和提炼,不断发现规律,萃取自己的心智模型。即通过总结之前的知识规则来提炼关键概念,然后发现规律,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新的问题。
>> 将新知识萃取成自己的心智模型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构建知识架构,第二步是探索一般规律。而它们分别需要两种能力来支撑,一个是构建能力,一个是归纳能力。
>> 康奈尔笔记法,也叫5R笔记法。
>> 康奈尔笔记法是把一张A4纸分成三个部分,右上最大的空间用来做笔记,左边竖着那处做“线索栏”,归纳右边内容的重点,方便回顾,下面横着一栏做总结,用简短的话总结本页记录的内容,促进思考和消化。
具体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记录。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小右大两部分,左侧为副栏,右侧为主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第二步,简化。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第三步,背诵。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整、细致地表达之前学习的内容。
第四步,思考。将学习所得与听课内容分开,单独写在最后一部分的总结栏。学习所得也就是感受、体会之类的内容,可以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第五步,复习。每周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 小节提炼
01
学习的内容分两种:一个是已知,我们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长期记忆;另一个是未知,如何高效吸纳新的知识并在遇到未知问题时灵活运用。
02
沉湎于简单的事情很难进步,只有当你发现学习很困难时才是在进步。
03
真正的勤奋,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最简单的事,而是去做最重要的事。
04
要想巩固学到的知识,一定得刺激自己的大脑,给自己出题,随机挑战自己的惰性。因为大脑被迫工作时,才会记得更牢。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一阵浪袭来就什么痕迹都没有了。
05
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绝不是简单地重复、盲目地刻苦和没有章法地练习。练习不是不断地重复,真正正确的练习,要有好的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06
反复出题会让大脑里的信息结合更紧密,增加并强化头脑中检索知识的神经回路,通过不断回忆,把知识和技能嵌入脑中,形成条件反射,把学过的内容真正存储下来。
07
有间隔的练习会让我们在开始出现遗忘时,再次主动去检索所学的东西,这样大脑会被迫花更多的力气,帮助我们进一步强化记忆。
08
聪明人看起来聪明,就是因为善于总结。每个人总结自身得出的内容,就是自己的心智模型。
09
将新知识萃取成自己的心智模型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构建知识架构,第二步是探索一般规律。而它们分别需要两种能力来支撑,一个是构建能力,一个是归纳能力。
人容易有偷懒的想法,
我们需要想办法
克服这个天性。
>> 第3节充分表达
>> 选择不谈论自己永远不会出错,多听少说才是大智慧。
>> 要学会将自己身上的优势、亮点提炼出来,整理成个人能力地图,在合适的场景、合适的情况下展现自我。
>> 我觉得表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表达,一种是被动表达。
>> 主动表达:说话八板斧
>> 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抓住表达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势。
>> 一个条理清晰、懂得表达的人,能让沟通更高效,也能更快地被认同、接纳、信任,同样也能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
>> “凡事说三点”
>> 结论先行能有效避免听众失去注意力。结论是对观点的总结,说完结论再逐一叙述观点,用观点佐证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可以让听众带着结论去听观点。
>> 善用连词
>> 不要总是重复
>> 演讲六部曲
>> 第一件,确定演讲主题。
>> 第二件,梳理通篇的逻辑结构。
>> 第三件,以讲故事为主。
>> 要想持续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故事要有起伏。
>> 讲每个故事的时候,除了总结一个对应的结论,还会加一个金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 第四件,演讲内容有数据支撑。
>> 第五件,准备演讲使用的PPT。
>> 第六件,想一个漂亮的结尾
>> 或许我们更希望对方安静地听一听自己发泄情绪。或者对方能问一句“发生了什么事”或“为什么会这么难受”。
>> 学会提问
>> (1)贯穿谈话的提问要有主线,同时注意语言明晰、思路清晰,知道问题与问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 (2)要想确认信息,一定要问是非题。想要引发讨论,就一定要抛出开放式的问题。
>> (3)问题越聚焦,越有深聊的可能性。
>> 以退为进
>> 被动表达:STAR模型精准应对
>>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没有提前充分总结个人的能力特点。我们要有以终为始的意识,提前了解清楚对方对该职位能力模型的预期。了解对方期待的人物画像之后,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第二,没有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我曾经帮很多同学改过简历,很多毫无吸引力的简历只是在简单罗列自己做过的事情,却没有表达清楚自己做这件事情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 商学院上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使用“STAR模型”精准表达:
situation(背景)——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task(任务)——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action(行动)——为了完成任务我做了什么?
result(结果)——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将结果数据化。
>> 能力地图:模块化思维梳理思路
>> 那么如何制作个人能力地图?
第一步,反复思考检索过往经历,回忆自己当时做了什么,具体工作方法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不同人的评价如何,其中展现出的主要能力是什么,以此做一个盘点。
第二步,提取个人能力关键词,扫描过去不同阶段的经历中所展现的共同能力特征,总结提炼关键词。这样可以把不同时期的经历自然地串联,展现自己的独特性,让人眼前一亮。
>> 第三步,以画九宫格的方式,切分独立事件。横着是时间,竖着是能力关键词。
>> 时间阶段上可以分为大学时期、实习期间、职业初期等。当然,也可以有其他时间上的划分,主要看个人需求。主题主要是不同的能力,比如,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能力、多线程工作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应对困境的能力等。
>> 每一段经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往往可以以小见大,以个人能力关键词为切入点,讲述每一段经历所展现的闪光点。
每个能力都匹配一个故事
>> 我们的故事是动态的,讲故事的能力也在不停地迭代,我们需要不停地讲给别人听,获得别人的反馈之后不断改进。
>> 小节提炼
01
一个条理清晰、懂得表达的人,能让沟通更高效,也能更快地被认同、接纳、信任,同样也能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
02
个人能力地图通过图表把每个阶段做过的事情,打包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做了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以及别人的评价如何。
03
横向的时间和纵向的能力维度可以排列组合出多个故事模块,它们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应对面试官80%有关个人经历和能力的问题。
04
每一段经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往往可以以小见大,扫描过去不同阶段的经历中所展现的共同能力特征,总结提炼关键词。以个人能力关键词为切入点,讲述每一段经历所展现的闪光点。
05
我们的故事是动态的,讲故事的能力也在不断迭代,我们需要不停地讲给别人听,获得别人的反馈之后不断改进。
>> 只有一种投资是没有风险的,就是对自己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