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歌
我们都知道,船歌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贡多拉一带的水域。船歌的曲调纯朴流畅,悠远起伏,气韵生动,情感饱满,是深受人们所喜欢的一种6\8拍子的动感强烈的歌曲。
在西方的音乐史上,有不少作曲家都曾写过船歌,当然也包括中国的作曲家。但我以为,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所创作的船歌是最为动听的,最为优美的,也最为受到人们所喜爱和传唱的一首船歌。该船歌既展现了船儿在波浪中摇动的动感画面,又揭示了人们的细腻忧伤的真情实感。其实,柴可夫斯基在我的心里是很有份量的,或是对他是如此的一往情深。或许是因为从小就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便近亲繁殖似的始终如一,似乎都很愿意去称呼他为“老柴”。这种亲切就好像是在招呼自己家里或是身边的一位大叔一样。在全世界的音乐家中,有着优美旋律创作能力的人有很多,如莫扎特,舒伯特,门德尔松等,唯独我能够听出独属他的优美旋律的就是柴可夫斯基了。因为是他的音乐打通了宗教的音乐和世俗的民歌连接的渠道,有了一种抒情的歌唱性又混合了一种浓郁的东方基因,使得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让我在他的音乐深处里,常常能和他邂逅相逢而一见如故。
这首船歌是柴可夫斯基根据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的一首诗《走向河岸》所写成的一首船歌。它描绘的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人们坐在小船上,在月光的映照下,湖水悠然荡漾的情景。歌中唱到;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歌声此起彼伏,气韵生动,乐曲深情婉转,略带些忧伤,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在初夏夜晚的湖面上,一只孤独的小船轻轻而匀称地向着远方慢慢地飘去。
熟悉或是听过这一首船歌的人都知道,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是用同一个主题旋律,低沉而婉转,深情而忧伤,像是一首浪漫曲。柴可夫斯基虽然没有用船歌所惯用的6/8拍子,但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出了小船在湖面荡漾的感觉。第二乐段速度就转快,节奏也活跃起来,并从小调转入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唱出了波浪涌来使得小船的浆声和湖水融成一片,还可以隐隐约约地听到浪花飞溅的声响。特别是第三乐段的旋律,每一个乐节的收尾都加进了陪衬的声部,使得原来的“独唱”演变成了“重唱”,歌声此起彼落,一浪盖过一浪,表现得更为神韵生动,梦回缠绕。最后,在波浪轻微的湖水声中,小船渐渐地远去。可是人们还是恋恋不舍地回头张望,那朦胧的浆水声依然笼罩着这美丽的湖边。我心想,快快让我们插上翅膀,穿越时空,再回到那梦幻般初夏的夜晚去领略那头上神秘而又闪耀的星辰。
据说,在1875年的夏天,柴可夫斯基旅居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时候,一个街头歌唱者带着一个小女孩,有时在晚上经常出现在他所住的旅馆中。他们用吉他伴奏,唱着流行歌曲。这个街头艺人,有一副意大利人天赋的漂亮好嗓子和意大利人所特有的节奏感。这使得柴可夫斯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注意到,艺人所唱的民歌比起俄罗斯民歌和俄国人所唱民歌的方式来得别有风味,来得独具一格。他把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歌曲,认真地记录了下来,并改编成了我们今天经常能听到的这一首耳熟能详的船歌了。
在中国的作曲家们也创作了许许多多首类似船歌的歌曲,特别能让我记住的是一首《乌苏里船歌》,是郭松演唱的。这是一首黑龙江民间的民歌所改编的船歌,反映了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欢快甜美的,心情格外开朗的船歌。歌中唱到: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族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紧摇浆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满山红杜鹃,赫哲族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我以为,这也是唱出了少数民族风情的一首船歌,它让我感受到了赫哲族人对幸福甜美生活的自然流入,以及船儿在湖中均匀摇撸的动感节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别样的醉人美景的深情体现。
船歌在荡浆的节奏声中结束了,水声和白桦也让我浮想联翩,那个美丽的初夏,那个远去的船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