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李同学是班里一个调皮但是可爱的小女孩,她有一双大眼睛和一个有个性的蘑菇头。但她的一些表现却令我感到有些失望:
观察一:早上晨读早已开始,她却带领了一帮小朋友在教学楼后面的草地里玩耍;课间活动时她会带着同伴在教室电脑跟前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她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据为己有;大家正聚精会神地听讲,她却和跟前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感统课上,活动开始了,李同学趁老师不注意,拿着画笔在地上、桌子上乱涂乱画,到处画她擅长的“怪兽”,还把自己的衣服弄得很脏。当老师走近她时,她就对你扮鬼脸,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李同学的表现欲望很强,喜欢活动,不能安静的呆在座位上。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强。李同学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她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她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娇惯,并且缺少沟通。由于李同学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由于工作比较忙,平时是爷爷接送,爸爸妈妈很少照顾她,更别说和她交流了。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就将她打骂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她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而这种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她、宽容她,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她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李同学上课时的表现,我让比较安静的张同学坐在他旁边,稳定她的情绪。感统课上,根据她的个性特点我常常设置一些动手操作强的内容,如:翻山越岭的游戏,把小点点连起来等等,她喜欢画画,那感统课上我就让她发挥自己的特长。画画的时候,孩子绘画能力差,我就手把手的教她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沟通,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她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她的兴趣。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李同学对积木,跳绳等等的玩具特别感兴趣,根据她的特点,在集体活动完成的不错时,我就奖励她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她十分感兴趣,集体活动也配合多了。另外,课间活动时,与她多交流,多讲道理,她慢慢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我还和她的班主任一起和家长沟通,请家长平时多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她身边,引导她说出那些事是对的那些事是错的,逐步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
这一个多月,李同学在感统课上表现的越来越好了,玩积木时,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上课能安静的待上十分钟,有时还主动帮忙老师管理班里乱跑的学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8341445/153d050b866512f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