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衣带水”的欧拉恒等式——“一,衣”

“一衣带水”的欧拉恒等式——“一,衣”

作者: 子风砌字 | 来源:发表于2022-01-29 02:12 被阅读0次

    一,甲骨文写作“实心的长椭圆形”,即“横写的丶”,可表两头为虚,当中为实,频频长久互动而合,曲折周转,如蚕蛹倾倒,生命化蝶而去。一的甲骨文也写作“平衡发展的横”,可表两相平衡的同时,持续演进的方向性,就像宇宙中物质的发展,物质渐聚化为黑洞,同时持续释放光子,物质消逝,信息不灭。一,金文写作“从实到虚、渐渐提升的发射形”,可表生命化光,积淀渐进,升华而逝。

    1-2《甲骨文编》,3《金文编》。1.横写的丶。2.平衡发展的方向性。3.发射形。

    一:1.两相彼此包容而互反,在曲折波动中点滴转化地演进。2.两相平衡的同时,持续演进的方向性。3.两相连接贯通,逐渐提升变化。4.两相相反相谐,彼此变换,一体逐渐提升变化。

    一,隶书写作“蚕头燕尾形”。蚕,小篆写作“两个旡,曰,两个虫”,可表物质粒子之间频频往复,传递一光,光与粒子,波旋两相变化,即信息与时空的能量互化。蚕,是生命取得波,再化波,当中作茧自缚,至终蜕变升华的像。也是光消散自身,化为引力波,让生命在宇宙的演进中认识真道、精神升华的像。燕,甲骨文写作“以或厶,刺形,两个匕组成六,匕或人”,可表粒子化光而逝,就是进入生命暂作空间存留的光频动之能,反动又出,即时间性的表现。人通过这个物质过程,不断形成意识和认知,就是人思想和精神成长的历程。燕能北归,回到旧巢,是生命经历世界的纷繁,认识起初的意念,精神回归的像。从宇宙起初的意念到最终的精神回归,光的道路与生命的道路,纷繁之南,终又北归,如从虫到燕的飞升和蜕变,始终如一。

    隶书:一,《说文解字》蚕,《甲骨文编》燕

    衣,甲骨文写作“入,两个相互倾斜的入或人”,可表光内含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两向角力、形成光传播的路径,也是光内含的时空性,就像光之“衣”。同样,光进入物质内之能,在内互相传递、彼此予取而能循环。也是频频彼此牵引改变、角动而能互相连接,频能相合,而成循环,即物质的时空性。同样,人之间不同而能从分至合、彼此连接渐聚,人能相连,传递信息和能量,即人分工协作的社会性。人之形形色色,能力不同,角色不同,就是“衣”。

    衣,是以阻挡而形成传承、形成存续,就是物质世界中的分合而聚、相斥相牵、两相互动、频频往复的转化。衣这个字形也可看作“入,八,倒写的入”,表示两相互动、有入有出、有分有合的一体,是粒子结合形成物质的机制。有的甲骨文在下面加“以”,表示不同之频通过往复之旋而连,就像自旋为二分之一的费米字通过自旋为整数的玻色子传递基本相互作用,形成物质粒子间的连接。

    能量予取入出,有往有复,一时一事的局部不平等,达成整体的平等往来。波穿而脱,波粒二象,看去如衣,内理合一。人靠衣冠彼此认同或区别,形成人与人之间角度不同,彼此周旋的互动。这个过程让人认识到彼此之间如衣服不同,其外有别,彼此相服,外表不同,内理相通,就是衣与一的关系。衣的甲骨文加“又”就是“卒”(一以贯之一)。粒子同质,衣可互换,像彼此相牵而斥、相斥而牵的卒。卒也是最终,最终换衣,终于互换。宇宙间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不断“衣”而又“衣”,天地好像衣服不断拉扯,渐渐旧了,物质渐渐都消散为彼此无差别的轻子,像一群“小卒子”。来回拉扯,至终须换。如今衣服不同,演好各自角色,天道公平,终必变换,大家都是卒,也都要改变。

    “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却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都改变了。”——《诗篇》

    《甲骨文编》1-2衣,3卒。1.入,两个相互倾斜的入;入,八,倒写的入。2.三个入呈累积形,以。3.倾斜的衣,又。

    衣:1.两相往复交替,有入有出,如此持续,分而连为一。2.频频两相互动,彼此予取转化;能在内连接,光分开之频,往复渐聚,相互转化。

    卒:衣能互换,频频相予互化之能;衣而又衣,来回拉扯,至终须换。

    粒子彼此键接、往复波动的表面,是彼此能量予取周旋的表现。表,小篆写作“衣,毛”。如衣周旋转化,保存能量。果效如毛(似花非花)。毛,是粒子之间彼此键接,往复波动的像。外显为子,彼此予取,周旋往复,内为波动之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波粒二象,两相互“表”。《说文解字》说:“表,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求(一切尽失),是在所有曲折互动中不断延续的像。光入生命,生命频动,从上覆下,彼此相求,就是“古者衣裘,以毛为表”。表,小篆也写作“衣,鹿,火”。鹿(一以贯之七),是彼此联合,如人彼此包容,能力相互转化,既是跳跃,也是聚合,生命灵动的像。火(神仙和好坏),甲骨文通“山”,是所有频会合化光的像,地内为火,在外化山。频能互动,灵动而连,终又化光,如凤凰浴火重生的涅槃。这个从形至神的转变,是从徒有其表到为人师表的境界提升,就像达利的超现实主义油画《记忆的永恒 Persistence of Memory》中,无处不在的钟表,老去的白马,皆入记忆,白驹过隙,入无形而永恒,即所谓“信息不灭”。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1931年油画《记忆的永恒 Persistence of Memory》

    《说文解字》表。1.衣,毛。2.衣,鹿,火。

    表:1.光被阻挡,化能而入,粒子往复,键接互动,如频频往复之波的像,就是彼此予取,周旋转化的过程。2.两相互动而连,如大小相从的互动,如鹿在点滴微粒频动,能力彼此转化的过程中,连接不同之频,就是光频散入生命能量之火,再频频聚合重生化光的全程。

    裳,金文通“尚”,写作“八、六或终、口”。频能互反,频频互动,周旋往复,形成重重叠加的果效,就是“尚”。尚表现为裳,衣裳是时尚的像。古代裳为下衣。在上频频如对襟,在下周旋能反,如粒子发光,相互传递能量而行止互动。裳,是衣的方向,衣的行走,就如双缝实验中粒子叠加,反成波频干涉之相,像一条波动多摺的裙。汉代禅衣,上衣下裳相连一体,称“深衣制”,衣长及身,形没其中,只留其神。上衣右襟在内,左襟在外,称右衽(rèn),可表取得于内,赐予而出的频动往复,是汉服最关键的特点。腰部以丝绦固定连接,其上佩玉,所谓一衣带水。隋文帝杨坚决定南征统一中国时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南史·陈纪》一衣带水,就是看似彼此相分,其实本为一体。从一衣带水之源,成决绝赴汤之勇,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就是决定和决绝。

    汉代贵族禅衣,河南信阳楚墓彩绘木女俑的与玉佩

    《金文编》,简帛文:裳(1通尚)。1.八,六或终,口。2.凡(八,一),向(冂,口),八和倒写的入。

    裳:1.两频不同、互动而聚、终成如口分合为一之像;频动积累的方向,就如言语之中的含义。2.凡物之向,彼此不同,往复互连;两相分而合一,彼此联系分合,如衣对襟而互相周转连接的叠加,合成周旋反转的方向。

    绝,甲骨文写作“糸或玄或午,刀”,楚简帛写作“四个玄并列步进,刀”,可表波频往复、彼此互化之能,化入粒子旋旋互动、彼此交午的分聚联系之中,这个分合相对、互反唯一的转化,就是绝。这样,粒子之间彼此起伏互动,形成平仄整齐而富有韵律的结构,就像古诗中的“绝句”,互为“绝对”。《荀子·大略》说:“绝人以玦,反绝以环。”一分一合,即玦与环。光入生命,决绝舍身,这是绝人。生命化光,无可逃避的返还,就是反绝。中国古人在下衣双腿间戴玉佩(由诲女,知之乎),提醒佩玉者行走世事之间,轻重缓急,得失予取,分合来去,相互联系,既要考虑周详,步子谨慎,也要反应及时,当决则断,有理有节,光明磊落,两向平衡合一。

    光入生命,频失一段,显现为色,如玉玦断缺,也如雕刻印章,相反互补。所以,秦简牍“印、色”二字互为反写。所失之频如印,互补之频为色,若能周旋再聚,破镜重圆,就是光相对互补的色相环。所以,绝,秦简牍写作“玄或糸,色”,旋旋转化,如丝上刀疤,通过彼此断续互动而连接不同之频,频频互补则融,不完全互补则显明为色。《说文解字》说:“绝,断丝也。”丝断成节,断续再连,好像缠绕在轴,亦如成茧将化。

    红山文化(距今5000-6000年),对玦,对环

    1《甲骨文编》、2楚简帛,3秦简牍:绝。1.糸或玄或午,刀(乙,撇)。2.糸或玄或午两两步进,刀。3.糸或玄,色。

    绝:1.粒子之间相斥相吸,通过往复于旋而又旋不断聚合,再化为波,两相不断联系演进,频极则反,变化决绝。2.波之频反,化入旋旋彼此分合而聚。3.旋旋转化,如丝上刀疤,断续连接不同之频,频频相牵互补则融,不完全互补则显明为色。

    欧拉恒等式e^iπ+1=0,e是自然常数,其指数函数与导数相等,可表两相彼此相对、两相互化、点滴渐进的极限。i为i² = - 1的虚数。以实数对应横轴上的点,则虚数对应横纵轴之间平面上的各点(a,b),即面。π为圆周率。iπ即通过面观察光所有角动变换的极限。e^iπ,即生命与光所有角动变换、如螺旋演进的极限。e^iπ=-1,就是从旋化光的恒等式,即光能与时空互换的恒等式。

    或者,以π代表电磁波的自旋角动量,i代表轨道角动量,两向角力渐变,合成螺旋演进的线动量,就是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就像“衣”的甲骨文下面“两个彼此偏转的角相连相消之和”,也如“一”的大篆字形呈振幅通道翻转之像。光能消散之极,也是物质消散之极,熵值达到最大,即热力热第二定律的极限,即自然常数e的定义。此时,引力波形成共振,震荡至极,阴阳激耀,新光再生。宇宙演进之像,出于光的内理,出于一,归于一。

    同时带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的电磁波传播方式示意图,“一”的大篆字形,如“幂”的通道翻转之像

    一:频频联系升高的历程,也是频频相反相消的过程,如此同时演进,呈振幅通道翻转之像。

    物质消散至极,熵值最大,宇宙如同“热寂”,平平荡荡的状态,就是“川”,甲骨文写作“两个乙,三个丶”,可表物质逐步演进的终局,都化为了最小的“轻子”,此时各处频动相等,发生共振而聚,如同众水汇聚,成一大川。《说文解字》说:“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浚𡿨(quǎn)巜(kuài)距,川。”言深く巜之水会为川也。昌緣切。”就是说:川的状态,就是众水贯通汇聚的状态。《尚书虞书》说:本来物质有大有小,频动不一,如同田间大小不同的水沟,即𡿨与巜,疏浚所有水沟,让里面的水都齐平,就是川。这时,频动一致,就如众口齐唱,汇合成那个缘起、那个起初的频动,就是发扬光大的大光再生,就是“昌緣切”。“川,牛”,即甲骨文“沉”,可表物质逐步演进发展的惯性,不断消散成轻子,渐渐“沉淀”,宇宙逐渐“沉寂”的过程。历程之终,两极贯通,惯性至终而能逆反,所以,沉的甲骨文也写作“川,倒写的牛”,倒写的牛即“大”,大光再生,至小反大。这个字形通“沈”,经历了世事浮沉,精神状态沉着冷静,反能明察秋毫,就是“沈”。

    能量散而又聚,不断两相极化,又不断阴阳激耀,化波再生,这个小小反复渐进的历程,如水将物质极化为“水合离子”,水中活跃的离子态让各种生命反应得以进行,小小变化,彼此牵引,往复连接,就是“上善若水”。水,甲骨文写作“乙,八,八”,也可看做“捺连接两个倾斜的小”,可表如光波频频消散,频频又聚,往复极化,又频频反复转化,动态平衡,绵延不绝,物质粒子之间,也小小变化,小小不同,相互牵引,相互转化。上善若水,让物质世界终归坦荡,一马平川,也让精神世界心胸坦荡,海纳百川。光消散自身入气,能量化作宇宙星汉若水;一为精神,一为物质,两相极化,此消彼长,一沉一浮,两相角力。人如何,世界如何,是一个审察发展方向的过程,是一个最终的判断和选择。

    《甲骨文编》1川,2-3沉(3通沈),4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经·第八章》就是说:水有利于万物之间的能量交换、去除能量淤积,减少了不平衡。水常消散自身,处于自身分散、不确定的离子态,让能量在其中不断转换,循环不息,这是众人所厌恶的生命历程,生命却在这个历程中,认识到各自角度不同、相互角力、彼此合作,才能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懂得此道,人的立场就像大地,常常奉献自己、孕育众生;人的心就像深渊,经历了所有波动,头脑反而变得深沉,处变不惊,为人平和;人之间彼此相与,推己及人,平等博爱;说话也是有什么说什么,言出必行;彼此角度不同、思想碰撞,都是本着让对方思想更全面通达,互通有无、共同提升的目的;做事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和处境一步步来,形成良性发展,而不是就事论事,急于求成;有所举动都顺应时势,顺势而为,而不是不顾得时不得时地强行推动。这样,不争竞,顺势而为,就不会因为积累不平衡出现怨天尤人的社会关系动荡。

    1,像汉字“丨”,是”一“的横写,甲骨文也写作“一,丨”,通“十、卜”,可表生命对光的阻挡,对光的反映,看去各穿其衣,其实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生命与光互动互化,如相互角力、不停转换,如此渐进,如同滚动前行,过程起伏翻转,生死未卜,终必化十进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吸收或辐射光子,同时改变自身运动状况的表现。”——《百度百科》丨,有多个读音:shù,光失其能、输给生命;yī,彼此一体、两相互化;gǔn,粒子旋旋交替、能量周转滚动前进;tuì,粒子退回基态,同时释放光子。通过丨,得到卜,得到光中传递的信息,就是观察者效应,就是文字表达的精神。这个精神的核心,就像天安门前后各立的一对华表,表头有朝天犼(hǒu),天安门外的犼头向外,称“望帝归”,天安门内的犼头向内,称“望帝出”。华表上有“诽谤木”,即“一”与“丨”的切交,从上以“一”赐予生命也制衡生命,圣明驾驭诽谤,即诽谤木。传说舜时立木牌于交通要道收集谏言,即华表。犼,是一个孔。光华而予,光华而归,生命为表,言行为实,是非曲直,在天衡量,有归有还,有出有入,报应不爽,勿失诽谤,向尔吼叫,省察天意,敬畏敬畏。

    《说文解字》说:“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xìn),引而下行读若退。”囟(什么是时间一),甲骨文通“西、田”,表示点点滴滴、频频切交互换。婴儿初生,头骨有缝称“囟脑门儿”。人头脑成熟的过程是人与光、人与人之间点点滴滴、频频切交而合的过程。光失其频,给予生命,如日西行;生命转化得到的光,如日下之田。光中的信息传递给生命,让生命通过得光化光的往复,点滴积累,形成思想和精神,就是囟的过程。思想和精神成长,引而上行,肌体衰老退化,引而下行,“上下通也”。这个贯通,是一的方向,是从肉体向精神的转化,是一衣带水、聚散两依依的曲折渐变,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跨越。

    天安门华表

    《甲骨文编》十(通丨、卜)

    “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解字》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淮南子》

    (本文部分节选自一以贯之的道(一)女是女人吗什么是时间(一)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衣带水”的欧拉恒等式——“一,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dt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