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着课桌,踏进文科复习班的瞬间:同学们捂着耳朵,放声背英语,正对的墙上用不同的字迹书写着每个人的目标院校,黑板右下角是高考倒计时。考前该有的状态扑面而来,心里不免紧张起来,更何况自己已经错过了一个月的课程。
没想到:复习班也要跑操!敬业的教导主任就站在教学楼中间的台子上,胸前的哨子在太阳底下,锃亮,“一览众山小”,看见有人偷懒或者跑出队伍,长长的哨声很快就追在身后。
县高中在城外,离家比较远。复读的一整年,父亲没怎么跟我说过话,更别提接送了。一放假,要么蹭车,要么干脆和同学相跟着就走路回家。
黄土高原的公路上,风大卡车多,灰头土脸地进门,迎来了父亲酒后的醉话:咱们家的大学生回来了,看今年是上北大,还是上清华?看着身后同学跟进门,才有所收敛。
以前念书 ,糊里糊涂地混了一年又一年,从来没有真正花心思,直到高考。面对教导主任的讽刺,父亲的挖苦,母亲的支持,再也没有退路了,我的“斗志”,是随着哨声一同响起。
作文是我的强项,语文怎么也能考100+,数学是我的短板,第一年考37;英语一般,文综也没怎么学。高考320+能上的大学能是什么好大学?分数低的好处就是提分空间大,稍微上点心,就很不一样。
语文老师是一位画着红唇非常前卫的女老师,不顾任何人的眼光,更不受孩子的牵绊,跟丈夫离婚后选择了没钱没正式工作,一个“要什么没什么”的人。在邮政局旁边开着一家影像店,我所有喜欢的电影光碟都来自这里,也许他坐拥了常人看不到的精神世界吧!
作为语文老师,她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偶尔露出马脚的平翘舌不分,都笑了前排的女同学,她板着脸让对方继续读。但讲起古诗词,就完全叩开了另一种全新模式,只听到澎湃地心潮,沿着字里行间的情绪,一泻千里,一个人对于喜欢的事物,付出全部的热情,正如其所是。
她的真性情像股电流,通过对文学的理解,从头到脚,灌注我的身体,让我相信文学世界中的理想主义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衔接可以如此的具体,天高海阔和鸡零狗碎并不针锋相对,人可是在庸常的平时生活中,活出自己的个性。
数学老师是班主任,父亲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的北大生,他在黑板上推导的数学公式的样子实在轻松,和把我叫上去算题挂在那儿的情形,简直是天壤之别,为什么任何人能相差这么多呢?
数学一直就很差,想想那可怜的37分全都是蒙的,零基础,班上的进度完全跟不上,只好专门补,耐着性子,从最简单的开始学,哪怕就是一个公式,一个定理。
努力的感觉就像是上山,从早到晚的一整天,都充满了攀登感,在周围人同是学习的环境下,也平添了几分对自己的约束,而我学会的不只是题目本身,而是跟困难正面相遇。
英语从来也就一般般,但英语老师的干练,让学习也变得没那么复杂。我和她一样,喜欢简简单单。她乐于抽背,这个节骨眼上,不自觉地心跳加速,想被抽到,又不想被抽到。
她常喊坐在第一排墙脚的男生回答问题,我总是为他捏把汗,有点害羞、有点脸红的他,总能用最低的声音,让老师得到知识吸收后的回馈,让我也跟着缓和下来。
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的时候,丝毫不觉得在车库,更不觉得枯燥,反倒像把高中错过的时光追了回来。文学的激情与数理的和谐,再加上英语的“刺激”,知识输入的获得感和拾级而上的攀登感,让人在疲惫和充实之间感到满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