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悉达多2

悉达多2

作者: 我的前世今生 | 来源:发表于2022-10-14 21:46 被阅读0次

悉达多探讨了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永恒的人生境界,不管是理性无限的“自我”,还是感性有限的“自我”,都是我们人生过程的修炼,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命自己修,我们需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反省自己,精进自己。

        在求道的道路上人们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个是自我施压,消灭自我的苦行主义,一个沉迷作乐,蒙蔽自我的享乐主义,每个都是一道坎都足以哄骗所有人,悉达多能全身而退是因为他悟到生命整体的自觉思考,悉达多听了完美的教义,但他没有跟随佛陀,他认为任何人都无法通过教义而获得救赎,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只能自己体悟。这本书像是人生的河流,陪他走过这段寻求真我的过程,书中隐隐的传递着一个理念,没有真正入过世的人,是没有资格谈出世的,没有抵达云端,就囿于一方天地而声称平淡,终归显得苍白,这也符合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焉知鬼”的道理,悉达多的一生体会了尘世的种种滋味,每一种生活他都做到了极致的对待,这种极致就是悉达多的正念,正见,正悟。

听到别人的都是知识,没有产生自己的体悟,永远没有办法懂得真正的含义。

人生就像一个大染缸,我们的前半生都泡在里面,后半生再慢慢褪去颜色回归本真

苦行主义和享乐主义形容的很通俗,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听了这本书和书友们的评论,突然明白人生是为了什么!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行的过程,自己的命自己修,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反省自己,精尽自己,直到醒悟!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自己。

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的黑塞,一路崩溃,一路治愈,一路反抗,一路求索,他所走过的曲折深邃的思想之路,为我们在黑暗中撕扯出一线光。

读完《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我紧接着读了《悉达多》。这两本书要一起看,我觉得他们在思想上是一个递进。探索、求证“我”的人性、神性与魔性,探索我究竟该如何自处,他处。

有一部分人天生深陷自我的探求之路,内心的“我”总是无处安放,反复迷失、焦虑、创伤、撕扯、堕落、觉醒、安宁,成长就像一场无声无息却旷日持久的战争。就像那个少年辛克莱,就像沙门悉达多。

他们在灵魂的探求中最终悟到:光明与黑暗,污浊与圣洁,都是一体的,是完整的正反面,都是世界存在的方式,是同一本质的不同表象。

世界呈现出的样子就是世界本身的意义,存在即是它存在的意义。“我”的人性,神性与魔性,都是正常的存在。人类各种思想、矛盾、欲望存在的本身都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人类活着的意义与万事万物一样,或许在于繁衍生息,在于日复一日的庸常。我们并没有不同。

宁静来自于停止自我战争;来自于对“我”的光明与黑暗、污浊与圣洁,同样认同、宽恕、同情与慈悲;来自于对“我”外所有之物的认同、宽恕、同情与慈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悉达多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更是一个勇敢的自我理论践行者。他一生有四次“渡”的经历。第一次,他看清了亲爱和友爱的局限,因为这些都没能给他持久和永远的幸福。为此,他年复一年向婆罗门、吠陀和沙门请教,但发现禅定、断食和观呼吸都是逃避自我,是对治疗苦痛和人生意义的短暂麻醉而已。于是他从沙门队伍中逃离,找到了佛陀,然而,他又奇迹般发现佛陀讲法有一个小小的裂缝,也是佛陀已知并在《金刚经》里说的“无一法可说”。所谓的“法”是一种体验,其中的道一经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已经错了。于是,他第三次“渡”,离开一切教义和导师,跟随自己的内心进入繁华世界,体会儿童心智人的生活。很快,俗世便俘获了他,情欲、贪婪和惰性充斥着他生活的全部,然而,悉达多二十年后又恢复了思考,“大死一番”第四次“渡”,终于在婆薮提婆那里找到了方法,在倾听河流的声音中得到了顿悟。

悉达多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为了探寻真我历经沧桑,但迈出的每一步他都有独立思考,更有不懈的努力。反观自己,我们不是思考不够深入和独立,就是空谈或莽从,停留在儿童心智世界里久已。

《悉达多》中说:“你是从自己的寻求中,通过自己的道路,运用思维,借助禅定,透过认识,经由觉悟而成就你自身的。并不是通过教义而成就你自身的。"所有的改变,都来源于自己的觉知。证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不是纯粹能用理论的方式可以解决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大大小小的困难时刻考验着我们,怎么才能幸福快乐的生活,怎么才能有意义的度过这一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读一读黑塞的《悉达多》,一定会有些收获。我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没有过好这一生,其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活在当下,时刻警醒地活着…人的想法是很奇怪的,只要换个看法,同一个人可以摇身一变,活得完全不同。

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如果我们学习的知识能让我们做真正的自己,每多读一本好书,就能加快我们前进的速度。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了解一本好书,当然每个人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了解,就是醒悟的开始。

巴金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好。"而读书,就是这美好的开始…

听了樊登老师解读的《悉达多》,还有些感触,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知识不等于智慧。很多人说的那句,为什么懂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那一段话真的很精彩。语言是不精准的,视角是单一的,知识是片面的,当用语言去表达的时候,认知就开始变形了。这就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强名之谓道”。这一点和苏格拉底对文字的质疑是一样的。而我们一直坚持认为,我们用语言去表达出来的认知就是真理。真理本身就是谬误的,因为真理的反面也是成立的。在佛陀眼里,世界是一体的,是连贯的也是接近圆满的。但人总想表达其中的一面,只是为己所用,站在自己的立场。真假,善恶,美丑,都是被定义出来的。单纯用不准确的知识,就想要过好人生,本身就是缘木求鱼。但是知识如果能够切实指导生活,改变你的行为,进而改变你的性格,那就真正转变成个人的智慧。即老子说的德行即智慧,鲍鹏山老师把它解读为性格即智慧。“道”是世界本相,而“德”是人之适应于“道”的行为规范。然后又回到王阳明的四句教以及“知行合一”。先贤们的智慧竟是通的。

『“没有什么会在过去存在,也没有什么会在将来存在;一切都是现在的存在,一切有其本质和当下。”』

感受当下。

当下的我听到当下的话语,我们只能感知现存的一切东西。感受当下,勿栓于过往、勿念及未来。

『“我活着,我既是一个人,又与一切其他人相分离,我是悉达多!而世间还没有哪件事物像我了解我——悉达多那么少!

“我也要尝试着进入我自己内心的最深处。”』

关注自我。

我应该是最最了解我自己的,可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或事物忽视了最重要的“我”,可能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好学的人,在面对各种观点的密林以及争论时要使用语言。不要将各类观点放在心上,不论它们是美是丑,不论是智是愚,每个人都可以追随这些观点,抑或拒绝。你从我这里听到的教义并非我的观点,其目的并非向求知的人去解释世界。』

观点多样。

这个时代信息太快,可能是道听途说,可能是科普据言,总之都是别人的话。从我嘴里再说出去,难道就是我的观点吗?不知道。话语只是话语,内心的感受并不能全部诉之,左右是倾诉、解决心中现想所表达的。

相关文章

  •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1 【悉达多太子】2 【悉达多太子】3 【悉达多太子】4 【悉达多太子】5 【悉达...

  • 《悉达多》-(2)

    悉达多的思想,就是他的渴求是: 人必须在自己的“我”中找到泉源,人必须保有这泉源。此外,一切都是虚假...

  • 悉达多2

    悉达多探讨了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永恒的人生境界,不管是理性无限的“自我”,还是感性有限的“自我”,都是我们...

  • 悉达多2

    悉达多探讨了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永恒的人生境界,不管是理性无限的“自我”,还是感性有限的“自我”,都是我们...

  • 《悉达多》摘录2

    金句: 1.“佛陀劫掠了我。”悉达多想,“他劫掠了我,但他馈赠得更多。他夺走了我的朋友,那曾经信奉我,如今信奉他的...

  • 《悉达多》2:探求

    悉达多追随并得到沙门的接纳,开始了他探求自我深处秘密的旅程。 他褪去身上一切光鲜和铅华,一天只吃一餐,躯干和身体日...

  • 悉达多

    这周看完了黑塞的《悉达多》。相比上上周看的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这类自传式随笔散文,《悉达多》苦涩得...

  • 悉达多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如火如荼,甘地等人成为一代嬉皮士的精神偶像。与此同时,在文学领域中,赫...

  • 《悉达多》

    【真心希望各位或爱看书的人认真读完,重推】 【好看到只看完了一半不到,就希望能推荐给朋友】 之所以有幸认识这本书,...

  • 悉达多

    悉达多 有些书,就像有些人,你见第一面就好似似曾相识,读下去也果如当初的预想,一切都是那么契合,有时竟会感叹相逢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悉达多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nc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