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看这部电影之前,它的口碑就如雷贯耳。
截止2018年7月6日,电影《伯德小姐》烂番茄新鲜度99%。著名影评网站MTC也给出了94的高分,2017年度第4。
女主演西尔莎·罗南曾在《赎罪》《可爱的骨头》《布达佩斯大饭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成长路上那些必然的抗争《伯德小姐》是一部剧情片,也是一部青春片,讲述女主角克里斯汀从高中生步入大学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作为女性电影,导演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拒绝一切套路,打动观众全靠两个字:真实。
许多年前,我们会给自己取一些非主流的QQ昵称,什么“我心飞翔”“水晶之恋”“往事随风”“一抹阳光”“缘分天空”之类的。
克里斯汀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她自称伯德小姐(Lady Bird),这不就是当年随处可见的网名“我心飞翔”吗?
长大以后,她重拾“克里斯汀”的名字,但“伯德小姐”已经成为她人生中无法磨灭的痕迹。
渴望飞翔的人永远不甘于爬行。
伯德就像她给自己取的名字那样,仰望星空,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
她不愿像普通人那样就读加州的公立大学,她想横跨整个美国去东海岸读私立大学。
她的想法自然遭到了妈妈的反对,理由之一是学费很贵。
好在还有爸爸是支持她的,他们表面上不动声色,但背地里爸爸一直在帮她申请奖学金。
父母当然是爱孩子的,但是妈妈通常是严厉的爱,苛刻的爱;爸爸是慈祥的爱,宽容的爱。
鼓励让人充满希望,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批评让人再三反省,时刻做好最坏的打算。
只有鼓励就成了溺爱,只有批评就成了虐待,鼓励和批评的结合才能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心。
伯德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矛盾的,时而亲密如手足,时而争吵如敌人。
买杂志要说你,不好好走路要说你,不好好叠衣服也要说你。
上一秒还在谈论大学,下一秒就发飙。
上一秒一起听磁带,下一秒就吵得不可开交,气得伯德直接跳车。
尤其是妈妈说的“你知道养大你要花多少钱吗”,像是触到了伯德的逆鳞,突破了她的底线,拿出纸笔就说:“养大我到底要花多少钱,我会长大然后赚很多钱,把我欠你的用一张支票还干净,这样我就再也不用跟你说话!”
这样的剧情太真实了,很容易让观众感同身受。我们何尝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呢?
从妈妈的角度考虑,她从来就不是非要与你为敌,也并非反对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她当然是为了你好,只是想让你像普通人那样步履平稳地前进,少走些弯路,少吃点亏。
从女儿的角度考虑,小时候要听父母的话,好好上学;毕业了要听父母的话,好好工作;工作了要听父母的话,早点结婚……那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
面对未来,我希望能自己做出选择。即便它是错的,我也能收获血与泪的教训。毕竟长辈说得再多也没用,有些道理我们必须亲身经历一番才会明白。
思想有正反,观点无对错。妈妈和女儿都没有错,她们都有自己的考虑。
也正是因为没有对错,亲子之间的争吵才会发生在每个家庭,几乎每对亲子都说过类似的话。重点不在对错,在于这一幕的似曾相似,直戳内心。
伯德的这段吵架戏像重锤般敲打在每个观众的心上,仿佛电影诉说的是自己的故事。
她们在试衣服时的对话同样是让人感慨万千。
伯德:为什么你不能说我看起来不错?
妈妈:我以为你不在乎我怎么想的。
伯德:我还是想要你夸我。
妈妈:抱歉,我说的是实话。你想让我撒谎?
伯德:不,我只是希望你喜欢我。
妈妈:我当然爱你。我希望你可以努力成为那个最好的你。
伯德: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成长路上那些必然的抗争这番对话让无数观众共鸣:这演的不就是我吗?
我对你说“我好胖”的时候,想听的不是“以后少吃点”,而是“你明明那么瘦”;
我对你说“我好难看”的时候,想听的不是“重要的是心灵美”,而是“你明明那么好看”。
我对你说“我在公司/学校表现得好差”的时候,想听的不是“下次努力吧”,而是“你是最棒的”。
胖不胖、好不好看、表现怎么样,我自己心里没数吗?我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根本不需要你说实话,我说出来只是想让你夸我而已。
除此之外,伯德的感情经历也非常贴近生活。
伯德和丹尼的爱情浪漫又暧昧,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那种小心翼翼的举止充满情趣。
他们仿佛是捧着一颗鸡蛋一般,对其中孕育的希望心驰神往,同时又谨小慎微,担心自己打碎了这脆弱的精灵。
他们一起跳舞,他们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瞬间让人回想起初恋的感觉。
尤其是伯德在尝试初吻后蹦蹦跳跳传达的愉快心情,简直甜到掉牙,让人少女心爆棚。
成长路上那些必然的抗争那一刻,她不是像一个少女,她就是一个少女。
伯德和《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里的少女很像,对有趣的事物十分热衷,随心所欲地往想去的方向,心情如棉花糖一般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很快,她就认识了第二个男孩凯尔,并且奉献了初夜。
事实证明,丹尼是个天真单纯的好男孩,凯尔则是为了骗她初夜撒谎说自己是处男、事后还不承认说过这句话的渣男。
由于丹尼是同性恋,伯德只能无奈选择放弃;而凯尔道貌岸然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颗虚伪的心。
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因为Ta是同性恋、Ta要出国了、Ta的家长不同意……有多多少少困难阻挡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错过好男孩/好女孩,才有了后面被渣男/渣女欺骗的经历?
不遇到几个渣男/渣女,是不完整的人生。
同样的,不错过几个好男孩/好女孩,也是不完整的人生。
伯德被欺骗了身体,但幸运的是她的人生完整了。在跌得起跟头的时候摔倒,以后才不会站不稳。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发生之前,伯德感到无比好奇,真正发生之后,又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喜欢隔衣擦火”。
无独有偶,伯德好不容易去了纽约读大学,又开始怀念家乡和亲人。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小时候想快快长大,等真正长大了,才发现小时候是最快乐的。
高考的时候想考得越远越好,当你真正来到外地,还是觉得哪里都不如家里好。
不管你去了北上广,还是去了东京伦敦曼哈顿,你跑得越远就越想回来。
与家乡的距离仿佛是块大石头,它把你的安全感、你引以为豪的坚强压得粉碎,压得你喘不过气,让你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她如愿以偿去了纽约,但并没有就此过上想要的生活。
她曾经不让别人叫自己“克里斯汀”,如今又想重新叫回“克里斯汀”;她曾经想永远不和妈妈说话,如今又想和妈妈留言。
成长就是一个怪圈,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又想极力挽回。
就像妈妈在机场口口声声说不送女儿,结果她开着车离开,又开着车回来。
她绕了一大圈,没变的是机场还是那个机场,门还是那个门;变了的是女儿已经身在千里之外,以及自己止不住的泪水。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成长路上那些必然的抗争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伯德小姐》能有99%的烂番茄新鲜度,靠的就是它无可比拟的、教科书级别的真实。
不久前,我被《寻梦环游记》感动得无以言表,很快又找到了另一部让我感同身受的电影。
我想把当时观看《寻梦环游记》的感想再说一遍:
《伯德小姐》给我的感触很深,让我感觉自己就是电影里的主角。
观看《伯德小姐》的时候,想必很多人都会从伯德小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不一定有伯德相同的经历,但一定有相似的青春。
伯德想要去纽约上大学,如果把它换成想唱歌、想画画、想打球……这就成了我们的故事。
正如马可所说:
我们所有的文凭、证书、奖项,都不及选择怎样去活更能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伯德无疑是幸运的,她终于如愿以偿去了纽约。尽管思想家乡、思念亲人,至少得到了曾经想要的东西。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和励志片有所不同,《伯德小姐》重点不在于梦想,在于生活、成长、经历、青春,显得更贴近现实、更接地气。因为你不一定有过追梦,但一定有过青春。
叛逆、倔强、马不停蹄追求想要的生活,是伯德小姐的故事,是我的故事,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