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跟一位旧友去喝茶。
新年三天,已经分别约了两位朋友喝了两次下午茶,且都约了茶室。
说说喝茶这件事。应该是挺有讲究的,但我却是完全的外行。
很多年前几乎每天喝茶,一般是家乡的绿茶,很多还是母亲手摘的野山茶叶并在家里自己炒制的。很喜欢茶叶摘回来之后在家里铺开晾晒时的清香,偶尔还会直接拿生茶叶去泡,清浅的绿色,新叶的香气,非常的享受。
来上海之后慢慢染上喝咖啡的习惯,但有一阵子会喝完咖啡后接着喝茶,直到有位朋友说这样可能会不太好。于是便停了喝茶的习惯。咖啡就喝得凶猛起来。
但不管是茶也好,咖啡也罢,其实对于非常不重口腹之欲并且连咸淡都分不大出的我来说,并不能够准确区分好坏。
喝茶的时候,换着花样点各种从来没有喝过的,白茶,生茶,红茶,普洱,铁观音,碧螺春,一样一样的试,也没觉得哪个更好。
而且极度缺乏常识,以为茶只分红茶与绿茶。上次问了白茶是红茶还是绿茶,被科普之后,前天又问乌龙茶是红茶还是绿茶。。。又被科普了一遍。
今天的服务员极为耐心,让我前所未有地觉得自己竟仿佛窥了一眼茶文化。
朋友点的是茶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半天妖”,我们都觉得很好奇,服务员就随口介绍了一下。说这是武夷山的一款岩茶,(又是个新名字,我又很想问岩茶是什么茶,绿茶还是红茶),泡时可以注意它特别的香气,先有干茶香,有点像炒货的味道,泡开后有湿茶香,非常浓郁热烈,喝完后杯子里会有冷香,闻起来会有点花香或水果香,非常特别。
我点了寿眉,他又信手拈来:寿眉分三种,最嫩是白毫银针,用最嫩的芽制成,形状像针,披满细细的白毛;其次是白牡丹,茶叶比白毫银针的要大一些,泡开后如牡丹花开;然后是寿眉,也叫贡眉,叶子更大,有时候还带梗,一般制成茶饼,看起来比较“粗糙”,喝起来则味道比较淡。白茶还讲究陈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七年的老寿眉尤其健康。
听他娓娓道来,我觉得我也很有必要去恶补一下茶艺。很有意思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