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本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关于剖析全球贫困问题的本质以及探究相关政策建设的偏学术型书籍-《贫穷的本质》。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的翻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第一次看课外书之外的学术著作,觉得这本书的翻译我只能给到3颗星,语言生硬,某些地方语义不连贯,像是甩出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点,却很难圆润地串联起来,阅读起来稍微晦涩。书中引用的论文不是标注在每一页的页脚而是汇总到了书的最后几页,看起来十分不便。如果你不是社科类专业或者相关学科的重度爱好者,我个人觉得没必要通读全文。看一下网上的精彩摘选即可。
虽然这本书主要的研究对象不包括中国,而今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但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特殊背景下,对东西方意识形态以及制度方面的差异也能理解的更深。绝对的贫困可以被消灭,但相对的贫困却是永恒的。这本书对于我们还是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的。
首先我们需要丢掉那种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贬低穷人的冲动,也不要把他们树立成某些励志剧的主人公,应该把他们放在和我们一样的水平上去理解、去探询、去走近他们,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这也是作者书中得出的结论与常识颇有出入的原因,过去,我们从未走近他们,更像是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片制作好的标本。
1
为什么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吃不饱饭还要去买电视?
穷人和我们有着相同的欲望和弱点,人性共通。如果他们把自己全部的收入用来购买粮食的话,并不会饿肚子,但是他们更喜欢用钱去购买味道更好的食物和让自己生活更有趣的电子产品。大部分人的贫穷并不是因为吃不饱饭造成的,相反,葬礼和婚礼的花费更容易造成这种贫困的发生。
2
贫穷陷阱是否真的存在,又该如何脱离?
贫穷陷阱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是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一直贫穷下去的绝望。一次性金额巨大的施舍很有可能会增加他们现在的收入,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依然会处于贫穷之中。一个可持续的可以增加贫困人口谋生能力或是改善其居住环境或者基础建设水平的项目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3
为什么有些穷人家的孩子即使上得起学也不爱学习?
大多数国家儿童都有学可上,但贫困地区儿童的辍学率却比其他地区高很多。现在,让我们用经济学最经典的需求供给模型去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针对教育这种“商品”的供给者—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等,作者的研究发现,印度公立学校50%的教师都会在工作日缺席或是在授课时,聊天喝茶。而巴基斯坦的教育研究报告也表明,80%的三年级孩子读不懂一年级的课文。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低下,尽管有学可上,但并不能学到很多可以有助于其摆脱贫困的生存技能,所以这些地区的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国际援助项目中,学校以及入学率被过分关注,反而把教育质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4
为什么贫困地区的人总是会生好多孩子?
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 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蚊虫较多且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比其他地区低很多,造成儿童的存活率较低。
② 社区保健机构较少,父母获取到避孕措施的渠道较少以及贫困地区青少年中较高的怀孕率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生育孩子数量的增加
③ 孩子作为贫困地区父母的养老措施,在社会保障不健全、商业保险不对其开放的情况下,孩子更像是一种投资或者彩票。但父母不知道到底哪个孩子有能力为他养老,所以选择多生几个。
5
为什么很少有人贷款给穷人或者为其提供保险产品?
保险行业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贫困地区同样存在且更难解决,穷人更多的依靠的是邻居熟人互相协助的非正式保险来分散自己的风险,但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健康风险。很少有人会借钱给别人去看病,尤其是患上一些重症疾病。正规贷款机构的规则是:可贷款数量和借款人的资金状况挂钩。所以更穷的借款人得到的贷款较少。贷款给穷人的话,放款机构收集他们的相关信息会产生不小的成本,所以,穷人更喜欢跟熟人去借钱,贷方无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约束他们,与此相比,这些贷方的贷款利率也是较高的。
阅读总结
1.商业是最大的慈善。省去了我们亲历亲为的创造自己所需的一些生活材料,把时间转移到更擅长的地方
2.多投资自己,培养专业技能
3.分散风险,购买健康保险
4.锻炼身体
5.保持耐心和清醒的心智
版权声明:本文系本人原创文章,禁止用于其他商业行为,如有转载需要,请联系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