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给团队的分享终于找到了理论依据。
一、招人还是抢人
2015年3月,雅虎宣布关闭北京全球研发中心,350人即将被裁。
消息一出,无数互联网公司蜂拥而至,上演了“双十一”一般抢人的戏码。
雅虎建立了一个招聘群,二维码公布的2小时内,涌入了300多家互联网公司和猎头。
有些公司派人在雅虎的楼下蹲守,另一些公司则在大厦附近“游击式”推广,甚至有人追到地库抢人。有人1分钟内收到10余家公司的邀请,还有员工一天内增长400位微信好友,都是求推荐工程师。
我的思考是:如果我们想换一份工作,是坐在那里里被职位抢的人,还是去人才市场抢职位的人?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贝尼斯定理:把人才当作投资品。
几乎所有的世界五百强公司,都信奉“贝尼斯定理”。
三、怎么做,才算把人才当作投资品?
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意思就是,对员工进行培训,就是对员工进行投资。
原因:员工是在飞速贬值的。因为外部世界飞速变化,员工今天拥有的能力,会在未来迅速贬值。企业员工如果不及时"充电"调整,只能年年"折旧"。
员工在最青春的年代进入一家企业,如果赶跟不上企业的变化,其实是在贬值的。工资肯定是在逐年提高的,能力是否同步在提高?提高的快还是慢,是否跟得上企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所以:为了让员工更像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对员工进行培训就是在投资员工。
所以,培训,是投资和福利。
四、怎样投资培训员工:
使用“7-2-1模型”投资员工。对员工培训的投资,70%来自“工作中学习”,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的培训”。
(一)工作中学习
工作本身,并不是学习。只有从工作中提取出了可被重用的经验、教训、方法、逻辑、理论,才是学习。
“10000小时定律”,并不是把同一件事情重复做10000小时。必须不断总结,持续进步,10000小时定律,才有作用。
怎么做呢?
养成“日思”或者“周记”的习惯,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每个项目结束后,养成“复盘”的习惯,把经验提炼出来,变成知识;把方法保存下来,变成工具。
(二)向他人学习
别人的日思、周记、复盘,对自己的成长也非常有价值。
每次项目复盘后,请负责的人做一次分享。也可以把这个分享常态化,变成比如“周五讲坛”,请一位员工讲讲自己最近研究的话题,既帮助其他员工成长,也锻炼分享者演讲。
五、每周分享会的践行终于看到了理论依据
我们每周的分享在做什么?让大家做工作卡片做什么?做工作手册干什么?
是在对大家进行投资。如果大家工作忙的脚不沾地的,其实是没有时间让大家来做分享,做制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