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们对历史并不熟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做一次美的巡礼,人面含鱼的彩陶盆,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那意味绵长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在历史之美中自由漫步的古人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无一展示的不是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时代的精神文化在火花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情绪意绪,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第一章龙飞凤舞揭开远古与夏商周的篇章,这种原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并不是观照或静观,不像后世美学家论美之本性所认为的那样。相反,它们是一种狂烈的活动过程。之所以说”龙飞凤舞“,正因为它们作为图腾所标记、所代表的,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
第二章先秦理性精神告诉我们: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从中体现的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孔子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时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中庸平达是儒家思想的审美特征。
而在第五章的魏晋风度中,体现的是怀疑论哲学思潮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是似乎颓废悲观的消极感叹中,深藏着恰是它的反面,对人生生命命运,对生活的强烈欲念和留恋。
其余诸章,不一一赘述,但毋庸置疑的是,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例如,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一般也更有发展一样。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而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
解决艺术的永恒性秘密的钥匙究竟在哪里呢?一方面,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新作,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尽管是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艺术只有这样才流成变异而多彩的巨川;而从另一方面,这里反而产生继承性、统一性的问题。
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能是官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可以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它的对象化的成果是本书第一章讲原始艺术时就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也就是积淀的自由形式,美的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