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史记》的“德义观”—— 在德不在险

《史记》的“德义观”—— 在德不在险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4-04 18:42 被阅读0次

(一)吴起:“德”是国家的重宝

【读《史记》

以德治国,这是《史记》中反复强调的主题。在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了德治之于治国理政的极端重要性。太史公不厌其烦地记录了君臣之间关于“德”与“险”的对话。

有一次,魏武侯在今天陕西东部一带的黄河上坐船顺流而下,船到中流,看黄河两岸高山夹峙,黄河之水奔腾而下,气势恢宏,不禁高声赞叹道——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真壮美啊,山河如此险峻、坚固,这是魏国的宝啊!

吴起不以为然,他立即接口到:“在德不在险。”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国君能够实行德政,这样国运才会长久。而如果不施行德政,再坚固的河山也不足以当作天险。吴起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三苗氏左边是洞庭湖,右边是鄱阳湖,占尽地利,但是,他不修德义,最后被禹灭掉了;夏桀所在的地方,左边有黄河、济水,右边有华山、泰山,龙门山在其南,太行山的重要通道羊肠坂在其北,由于他不施德政,结果被商汤放逐;商纣所在的国家,左有孟门古道,右有太行天险,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因为不修德政,周武王杀了他。“从这几个国君的事例可以看出,治国理政在德不在险。如果您不修德政,那么,现在我们整个船中的人都将是敌国的人啊!”魏武侯深以为然。

【悟人生】

吴起是一位军事家,曾参的学生。史书上说他疑忌残忍,生性好杀。齐国攻打鲁国,为了消除鲁国国君的猜疑,当上鲁国的将军,他不惜杀了自己齐国籍的妻子。然而,他却是一位好将军,视士兵如子。魏武侯认为险峻的河山是国家的坚强凭障,所以他以险峻的河山为国家之宝。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没有错。但是,吴起却由此升发开去,认为“德”才是国家的重宝,因此劝说魏武侯施行德政。

在历史上,很多军事家都以杀伐为常事,当然,险要的地形在战争中往往会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上兵伐谋,“在德不在险”这样的观点出自一位军事家之口,实属难能可贵。

相关文章

  • 资治通鉴

    魏武侯问吴起:“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回答道:“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 66、吴起的“在德不在险”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

  • 义德是养肺

    义德是养肺 义德能量丰厚、义德品格强的人,他就非常快乐,以助人为乐、为本,常常侠肝义胆,助弱扶危,济安拔险,身周围...

  • 灵飞经

    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 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 35章 意识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徳,是以无德。 德:属于意识范畴,是人的世界观、社会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和。上...

  • 《道德经》妙解:第三十八章 处厚

    第三十八章 道→德→仁→义→礼→智→法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

  • 萨义德

    其实,从精神层面讲,我这样混沌的中年,也是在异乡,苦苦地寻根。我们一起,都成为萨义德所说的那种: 永远的流浪人,永...

  • 需卦总结

    在商代,盛行巫术鬼神,这时的需卦是求雨。 周代讲德,需卦下乾,故有刚健之德;上坎,故有险难之德,于是在《周易》需卦...

  • 道德经新解35章意识论

    道德经新解35章意识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徳,是以无德。 德:属于意识范畴,是人的世界观、社会政治观、...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

    上德,无为而为,下德,有目的而为之,谓无德,无德而为仁,无仁而为义,无义而谓礼。故大丈夫以忠厚质朴为要,不以智去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的“德义观”—— 在德不在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wn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