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奇葩说,辩题是: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正反双方交火激烈,其中,最感动我的是反方席瑞的发言。他说:父母在抱怨不富裕时,带着自己的牺牲感,而无意间让孩子在亲情中充满了亏欠感。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没有让孩子更努力,只能让他更没有底气。
特别认同他的这些说法,反而让我更坚定了想法:我希望自己曾经被明确告知“家里不富裕”。
小时候,家里是真的不富裕,或者就可以直接形容为贫穷。那时候家里的收入就来自几亩地,还有家里养的猪和牛。记得听到我妈跟我爸说过一句话:牛犊卖了、猪卖了,几千块钱也不少,但还还账、买买东西,在口袋里暖不了两天又没了。
但爸妈偏偏不会主动和说这些,不仅不说,因为怕我和弟弟委屈,还刻意营造“不用担心钱的事,只要你们需要,我们自然有办法”。
可问题是,真正的不富裕很容易被察觉出来,从懂事我就清楚地知道了这一点。一开始还不会掩饰自己的欲望,新衣服、课外书、零食;后来,当看到爸妈不自觉地叹气,看到他们只给我买、自己一双袜子穿几年后,我有了很强的亏欠感。我也开始说:不需要。
小时候,我是偏内向的性格,爸妈也是不善言辞的人。我尝试过问他们家里有多少钱,但被绕开和进一步安慰:不管有钱没钱,只要你好好读书,都供你上。
于是,懂事的我,进一步“苛待”自己。我怕不合理的要求会让他们为难,甚至不知道自己上学到底对不对,是不是和村里更多女孩一样,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挣钱帮扶家里。
还让我心里有压力的是,我开始觉得贫穷是一件不体面,需要去掩饰、刻意被回避的事。
长大后,手头略宽裕,但心里这些隐忧一直伴随着我。
今天看辩论时,我突然意识到:那时候的我,多么渴望爸妈直接地和我沟通,坦率地说家里没什么钱。他们是爱我的,不管条件好坏,都会尽力让我生活得好一些,对此我毫不怀疑。
直接说的好处,是我不再暗自盘算,我可以知道偶尔买一包干吃面不用很忐忑、买一件100多的红外套会让爸妈很为难;可以知道如果有10元零花钱,买一本书比买吃的更合理;可以知道,虽然钱不多,但他们在积极地想办法,我现在好好读书是花钱,但未来挣钱机会更大;而且,因为家里实际情况,贫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暂时的。
如果真的有这样坦诚的交流,我想,我可能会因为不能买一些东西难过失望,但心里会少很多猜测和压力。而当我知道贫穷是暂时的,也可以在有钱时能坦然地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