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年我爸妈种了两亩桃子,去年产假在家的时候第一次挂果,因为少,反而一个个长得膀阔腰圆鲜嫩欲滴的,最后收了两三箱桃子分发给各亲朋好友。
今年又到了桃子成熟的季节,至近的几个亲朋还在期待着我妈分发桃子,就连我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也在犹豫要不要打电话让老妈快递一箱子过来。
可是没成想这么一犹豫,再打电话的时候老妈说已经把所有的桃子都卖掉了,得了七八百块钱,剩下一些歪瓜裂枣两箱子送了亲朋也不爱吃。那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是好的东西送给别人都不乐意要了呀。
这让我无端就想起很多小时候。小时候把长得大而周正的西瓜都一股脑的作为门脸儿卖给瓜贩子了,自己在家里吃剩下来的老弱病残。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好坏还不一样吃,但是孬的卖不得钱。于是我很期待不小心摔破的大西瓜,这样子瓜贩子要不成就可以留给自己吃了,只是每次爸妈都要惋惜感慨一下,然后再骂上几句怎么那么不小心。
家里种茄子的时候,长歪了的和被虫啃过的茄子从六月份一直吃到国庆,吃到味同嚼蜡想起来就犯呕。种豆角的时候,又把长残了的豆角吃到吐。总之,地里面收获来的东西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换钱,实在换不成钱才留给自己吃或者送人。
藏在沙堆里的苹果,总是先吃烂的,直到好的也开始腐烂。柜子里的衣服也是先穿快要淘汰的,直到新的已经变小不再合身,真是太过分了!
然后我就把父母说教了一通,讲他们不懂得人情世故,为了几百块钱而不卖亲朋好友一个人情。最后我妈讪讪的说:“送人有多少嘛,换成钱就能自己应应急。”我突然就语塞了。我的父母,就靠着十亩田地种植各种瓜果蔬菜供应了我们姐弟三个念书。钱是一分分的攒,几千几千的花啊。
直到后来我才能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来勉强形容理解父母的行为举止及其对物质匮乏的焦虑。
有次突发奇想的和朋友谈论家里最古老的用具,才认真发现一直用着的暖水瓶、蒸馒头的和面陶瓷盆、天天看时间的大座钟、我和妹妹回家要睡的四腿床还有偶尔使用的缝纫机,都是妈妈结婚时候采买的,都有着比我还大的年龄了,不禁有点惭愧感慨。
按理说我们姐弟三人都已经成家立业的年纪,该回馈父母养育之恩的时刻,却还让他们操心着买房养孩子的种种,以至于现在还要辛苦种菜卖菜,儿女不孝啊!
犹记得小时候在西场里听过的一场说书,讲的是一个大小伙子憨憨的故事。其中有他拍着胸脯说的一句话:“好咧吃了(le),孬的卖,吃不了(liao)的沤粪”。真心希望所有的农民都可以拍着胸脯说出这句话。
网友评论